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之魅,青春之责——贵州苗寨实践行思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锦绣智联非遗数字赋能社会实践团队
  7月19日至7月24日,合肥工业大学锦绣智联非遗数字赋能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贵州省雷山县,开展“苗韵振兴”实践活动,短短数日,从雷山博物馆的琳琅满目,到西江苗寨蜡染坊的蓝白交融,再到郎德苗寨的歌舞盛情,这段深入贵州苗乡腹地的时光,于我而言,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文化洗礼与深刻的责任觉醒。
  
  初识,是技艺之精与匠心之诚的震撼,在博物馆内,那些繁复华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银饰,无声诉说着千年的智慧;吊脚楼在山间错落,青石板路蜿蜒向苗寨深处,“十二道拦门酒”里,郎德村民用歌声与米酒,把苗族的热情直直灌进我们心里。
  
  当步入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内,李文芳老师以蜡为墨,在布帛上勾勒充满生命力的纹样,让我瞬间理解“匠心”二字的重量。待亲手尝试这种“指尖上的艺术”,我真切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日积月累的苦功和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

  然而深探之下,还伴随着层层忧虑。李文芳老师谈及蜡染市场萎缩的无奈,杨光宾老师剖析行业创新压力,都揭示了非遗在现代化浪潮中的面临的严峻挑战。那些在寨子里奔波的日夜,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也看见了文化传承的伟大,我深感,“苗韵振兴”不仅是一个实践主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考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永不褪色的传奇。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针线与银火:解锁苗寨非遗密码
  •  7月20日至23日,合肥工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踏着黔东南的晨露,在雷山县的苗寨间展开了一场非遗探寻之旅。以苗寨非遗为线索,从博
  • 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