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嘉兴大学“花漾旧埭——花卉文创IP孵化与全链条赋能计划”团队在旧埭村的实践项目正式落下帷幕。历经精心筹备与扎实推进,团队紧扣“花卉+红色文化”核心方向,圆满完成IP孵化、产品开发、校地协同等系列工作,以丰硕实践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交出了一份“高校赋能乡村”的精彩答卷。
成果亮点:IP落地焕新彩文创产品显活力
项目落地阶段,团队将前期深入调研的成果精准转化为具体实践,催生出多项特色鲜明的成果。
在IP孵化方面,团队完成了“五角星+五色梅”“红旗纹样+玫瑰”等融合元素的深化设计,卡通角色“朵朵”形象也正式定稿。“朵朵”以本地玫瑰为原型,佩戴红色领巾的造型兼具亲和力与辨识度,其“红色故事讲解员”的功能通过系列短视频生动呈现。团队在村视频号累计发布5期“朵朵讲旧埭战斗故事”,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3000次,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新亮点。
产品开发上,团队精心推出三大类12款花卉文创产品,兼顾实用与纪念双重属性:结合村民“实用与纪念兼具”的需求,开发了印有红色花卉纹样的帆布袋、笔记本等日用品;针对红色教育需求,设计了“红色花卉故事”明信片套装、“朵朵”主题纪念徽章。其中,融入旧埭战斗故事的五色梅书签成为爆款,首批500件上线即售罄,深受市场青睐。此外,团队巧妙改造村内闲置老校舍,打造出“花卉文创工坊”,作为IP展示、手作体验与产品销售的线下阵地,试运行期间便接待村民及游客200余人次,成为村里的一道新风景。
项目影响:多维赋能见实效校地协同谱新篇
项目的实施为旧埭村带来了多维度的深刻改变。
产业层面,通过文创赋能,花卉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参与合作的5户花农平均增收30%,其中多肉植物经文创包装后售价提高2-3倍,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让花农切实尝到了甜头。
文化层面,“红色花卉”系列产品与“朵朵”角色成为旧埭村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村史馆借助IP形象开发互动展区,成功吸引周边学校组织10余场研学活动,让红色故事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进青少年心中。
“高校+乡村”协同模式成效尤为凸显。团队与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联合开发的“花卉科普+红色教育”研学课程,已在旧埭村成功开展8期,累计接待学生500余人;村两委提供的闲置校舍改造方案落地后,成为村内首个文创实践基地,为后续持续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地3家文创工作室参与IP纹样设计,不仅保证了产品的专业水准,更带动了区域文创资源的联动发展。
社会价值:扎根乡村探新路青春力量助振兴
“花漾旧埭”项目的收官,不仅为旧埭村留下了可复制推广的“文创+农业”模式——从花卉种植到IP孵化再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赋能经验,更验证了“红色文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为同类乡村提供了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的宝贵参考样本。
项目期间,高校学子深入田间地头与村落街巷,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所需的实践方案,既锤炼了服务基层的本领,也为乡村注入了青春智慧。这种“校地联动”模式被当地政府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推广,后续嘉兴大学将与旧埭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推动花卉文创IP的持续运营与迭代开发,让实践成果真正扎根乡村、惠及民生。
此次“花漾旧埭”项目的圆满完成,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团队以花卉为媒、以文化为魂,在助力旧埭村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为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奉献社会搭建了坚实桥梁,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实践中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