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财学子:会计学院凤城青行实践团队深入调研泰州早茶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窦瑶璐
 会计学院:“泰有非遗:穿越时空的文化派对”团队深入调研泰州早茶文化
  8月1日至8月5日,为了了解泰州早茶文化,解锁城市味道,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泰有非遗:穿越时空的文化派对”团队走进泰州老街,穿梭于早茶博物馆与传统点心作坊间,解码这座城市独特的早茶文化基因,以青春视角传承烟火里的味觉记忆。
  早茶博物馆:品读舌捡上的文化密码
  在泰州早茶博物馆,实践团成员驻足于泛黄的文字展板前。唐鲁孙笔下“酥脆绵软”的鳝鱼脯、梅兰芳故乡早茶里“清鲜淡雅”的烫干丝,随着讲解在眼前铺展开一幅味觉长卷。“千丝细如发,高汤润古今”,展板上干丝制作的手绘插画,从选豆、煮浆到切丝、调味,还原传统技艺的细腻。成员们俯身端详老照片里的茶肆烟火,触摸“早茶兴城”的历史脉络--这不仅一日之晨的饮食仪式,更是泰州人慢生活哲学的载体。
  点心作坊:见证传统技艺的温度
  穿过古街石板路,文化团踏入点心作坊。玻璃窗后,师傅们身着围裙,揉面、捏褶、烘焙行云流水。揉面的力道藏着经年累月的经验,黄桥烧饼在烤箱里慢慢上色,麦香混着芝麻香弥漫作坊。“面团要‘醒’出韧性,酥皮得‘叠’出层次”,师傅边演示边分享:“老手艺要守住,也得让年轻人尝出里头的心意。”成员们观察面团在掌心蜕变,见证黄桥烧饼从洁白的面团到金黄酥脆的过程,触摸到传统美食背后的匠人温度。
  老街实践:青春赋能文化传承
  实践团在老街牌坊下集结,“探寻早茶文化”的足迹串起博物馆与作坊。成员们采访老街食客,记录“一茶三点”(烫干丝、蟹黄包、鱼汤面、脆烧饼)的早茶标配;协助商家设计文创包装,把早茶故事印上帆布袋;还尝试用短视频记录早茶制作,让“泰州味道”通过镜头传递更远。“原来一碗鱼汤面,藏着水土、技艺和人情,”文化团成员感慨,早茶文化是活态的传承,需要年轻力量注入新表达。
  未来展望:让早茶香气飘向更远
  从博物馆的文化沉淀,到作坊里的手艺坚守,再到老街的青春实践,“泰有非遗:穿越时空的文化派对”团队成员以“三下乡”为契机,解码泰州早茶的文化密码。未来,他们计划搭建“线上+线下”传播矩阵:线上运营早茶文化专属公众号与短视频账号,定期推送早茶故事、制作教程、探店视频,邀请泰州早茶非遗传承人开展直播,让全国网友云端感受技艺魅力;线下策划“早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校内举办泰州早茶品鉴会、文化宣讲会,把泰州早茶的烟火气带进青春校园。同时,助力泰州本地打造早茶主题研学路线,串联博物馆、作坊、老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从文化溯源到美食制作的完整脉络,以青春创意为笔,续写泰州早茶传承新篇,让“早上皮包水”的城市记忆,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活力。
  通过此次调研,“泰有非遗:穿越时空的文化派对”实践团成员深知,传承泰州早茶文化是一场持续的接力。这场味觉与文化的双向奔赴,让传统技艺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也让“早上皮包水”的泰州记忆,在传承中续写烟火篇章。(通讯员 陈辰 窦瑶璐)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