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田埂上的碎草走进村子时,总觉得脚下沾的不只是泥土,还有种实实在在的“连接感”。
去村小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更有意思,小丫头拿着蜡笔问我“城里的楼真的有这么高吗”,我把手机里拍的博物馆照片翻给她看,她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后来我们在村口墙上画稻田和卡通娃娃,路过的老奶奶摸着墙说“这墙都变俊了”,风一吹,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热热闹闹的劲儿。
这两天还跟着村干部帮老人们分垃圾。王奶奶拎着半袋烂菜叶来,说“这玩意儿扔哪儿都占地方”,我们蹲在新摆的分类垃圾桶旁,指着绿桶跟她说“这筐专门收能烂的,攒着堆肥,到时候给您菜园子施肥,菜准长得更旺”。后来见她把塑料瓶单独放进蓝桶,还跟邻居念叨“这瓶瓶罐罐能换钱,别混着糟践了”,倒觉得这细碎的事里,也藏着让村子变清爽的劲儿。
原来所谓“振兴”,不是什么大词儿。是帮果农多卖一箱果子,是让孩子多知道一点外面的事,是让村子的样子被更多人看见。这些天的脚印留在田埂上、教室黑板前,也悄悄落在心里——青春哪是飘在半空的,扎进泥土里,才长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