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返怀化守味记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
三下乡|柴火铁锅里的非遗醇香——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返怀化守味记
  2025年8月1日至8月3日,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成员戴文杰赴湖南省怀化市,对海滨米酒铺进行为期三天的返乡调研。这家老酒铺不足3百平方米,以自酿米酒为特色,在保留与改进中前进。
  戴文杰与酒铺老板合影
  酿酒的技艺透出的历史醇香
  米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唐代米酒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常物。怀化米酒制作与当地水质密切相关。为了更进一步地探索制酒的秘密,戴文杰跟随黄海滨来到了乡下制酒坊,发现坊内至今仍沿用木蒸桶、柴火灶、陶坛发酵等传统工具。“机器酿酒效率高,但香味差一大截。”酒铺老板黄海滨说他们家酿造的技艺都是一代一代手把手相传的,不能落下任何一个步骤。
  陶坛发酵糯米
  传承与创新,在保留与改进中前进
  黄店主介绍,店内所用糯米全部来自怀化本地农户种植的“珍珠糯米”,酒曲则由黄海滨按家传配方自制,端午前后采配十余味草药,经49天日晒制成。老店守着祖传的酒曲配方,却也琢磨着年轻人喜欢的低度米酒;坚持用陶缸发酵,却会在包装上印上俏皮的本地俗语。
  
  珍珠糯米
  “老手艺不能死在架子上,得让人愿意凑近闻闻香。”过去十余年里,他拒绝了多家酒厂提出的“代工、贴牌”合作,这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当下的灵活,或许正是很多老行当能活下去的密码。
  米酒的魅力从来不只是味道,更在于它连接着土地、人情和时光。老手艺的延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敬畏传统的基础上,顺着时代的温度慢慢发酵。海滨米酒铺用柴火铁锅蒸出的不仅是酒,还有怀化人对于“家”的记忆与守望。
  电气工程学院“乡音乡韵”实践团
  拍摄:戴文杰
  记者:金保霖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