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手艺承文脉,赋能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烟台大学守艺匠心实践队
烟台大学守艺匠心实践队:手艺承文脉,赋能乡村发展
  为响应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烟台大学“守艺匠心” 实践队于2025年7月9日至13日深入烟台、济南两地开展非遗探寻之旅。队员们以“专业视角解码非遗智慧,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为宗旨,在传统技艺中挖掘医药文化根脉,为非遗传承注入学科特色。
手作香韵飘乡野,非遗活化绘就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
  近日,守艺匠心实践队的十名成员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产业化探索,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活动现场,烟台所城里古朴作坊内,传承人王德正详细讲解了手作香的历史与工艺。参与者身着统一服饰,在传承人指导下亲身体验香扎染技艺传匠心,传统技艺点亮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所城里扎染作坊内,实践队员们重点走访了扎染技艺传承人魏岳,他从事扎染技艺研究与创作已超十载,凭借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钻研,成为胶东地区扎染传承的中坚力量。活动中,魏岳首先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原理,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对这项古老技艺有了立体认知。在他的指导下,白布被队员扎成了独特的形状,将其放入染缸,染缸中的白布经过多次浸染、晾晒,逐渐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花纹若隐若现,充满艺术美感。实践队表示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实践报告,为推动扎染技艺活态传承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平安驴肉蕴商机,特色农产激活乡村经济振兴内驱力
  实践队员们走进济阳平安驴肉作坊,探寻特色美食传承密码。垛石驴肉传承人杜松松带领队员,参观驴肉养殖、宰杀、卤制、售卖全流程,揭开百年老汤与传统技艺面纱。垛石驴肉的灵魂是传承百年的老汤。汤里除常规香料,还融入八角、桂皮等药食同源中药材,按古方添“健脾料”,坚持手工熬制锁风味。参观时,队员看到选料、控卤制火候等严谨工序,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承温度。 这道美食带着济阳古镇烟火与文化底蕴,让老手艺在传承中助力产业,为乡村经济添活力,书写非遗美食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故事 。
 
绿康神膏药续传承,医药非遗助力乡村健康事业发展
  到达济阳,队员们调研传统医药非遗省级项目绿康神膏药。项目传承人黎峰说:“膏药传承要跟着国家发展走,在保住老方子功效的同时搞创新,还要靠年轻人让这门老手艺有新活力。”调研时,工作人员向队员演示膏药敷贴,选穴准、操作规范,还一同探讨经络穴位及药物通过皮肤被吸收的作用。由此,队员们亦体会到医药文化的深厚。绿康神膏药靠着“传统+创新”的办法,把非遗和发展集合起来:既带动村里医药产业发展,又引进人才回乡,给乡村文化增添活力。
 
济阳鼓子秧歌起舞,民俗文化赋能乡村精神文明振兴
  为探寻济阳鼓子秧歌的传承情况,感受非遗和乡村振兴融合的实际做法,队员们来到姚大新老师家中。聊起传承发展,姚老师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鼓子秧歌得扎根农村,“要结合当下敢于创新”,让这门老艺术跟上现代节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来源。实践队和姚大新一起讨论以后的发展方向,比如融入乡村旅游,通过民俗表演、文化节等形式,带动村里的人气和经济;还有走进校园课堂,培养年轻的传承人,让鼓子秧歌能在年轻人中传下去,思路在交流中慢慢清晰起来。交流快结束时,姚大新亲自示范,教大家鼓子秧歌的动作要领。他的步伐有力,动作又有气势又有韵律,队员们认真学着,感受这门艺术的特别之处。这次探访,不仅让实践队感受到了济阳鼓子秧歌传承的热情,也看到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创新传承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为传统艺术助力乡村发展留下了实际的例子,也为更多非遗和乡村振兴的融合提供了思路。
  此次实践走访,烟台大学守艺匠心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魅力。从烟台手作香、扎染草药结合,到济阳膏药、驴肉老汤坚守,再到鼓子秧歌创新,每项非遗背后都是传承人的努力。非遗非老技艺,乃鲜活文化,需年轻一代努力。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栀香漫响堂 青春寻发展
  •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探索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7月19日,南京审计大学“数承红韵”实
  • 2025-08-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