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海大学“益路同行”公益服务实践团:多维服务暖民心,创新服务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刘弘彬、王恒磊、高妹彭、弘毅
  为深度响应国家“十四五”民生关切,河海大学“益路同行”实践团于2025年7月4日至10日开展四维公益实践。实践团聚焦空巢老人精神关怀、特殊群体社会融合、青少年科普教育三大社会议题,服务范围覆盖南京市4个社区及机构,累计服务群众超100人次。
  银龄关怀:手工创作唤醒生命活力
  在三点红养老院,团队开创“文创+手工创作”适老服务新模式。志愿者们清晨即至,亲手为奶奶们送上精心设计的文创礼品--帆布袋,奶奶们收到帆布袋后纷纷洋溢出欣喜的笑容,表示到这是一个很实用也很美观的礼品。随后,志愿者们手把手带领奶奶们利用扭扭棒进行手工创作。志愿者高妹为王奶奶挑选了一个造型--眼镜,细心地帮助王奶奶进行裁剪、弯折扭扭棒,再将不同的扭扭棒拼接在一起,一副眼镜大功告成,王奶奶戴上制作好的眼镜后笑着说:“这次手工活动让我重新找到了童年的乐趣。”下午,志愿者王恒磊为爷爷奶奶们播放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在爷爷奶奶们看不懂的时候,王恒磊及时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相关故事,讲解隐晦难懂的电影桥段,让爷爷奶奶们对抗美援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活动结束后,张奶奶表示:“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不仅做了手工还通过电影了解了历史,丰富了我的生活。”
  
图为团队和老人们一起制作扭扭棒。刘弘彬供图
  特殊群体:艺术疗愈搭建融合之桥
  团队在凤凰安养中心打造的“阶梯式艺术疗愈”项目引发关注。针对精神智力障碍学员特点,设计包含雕塑绘画、益智游戏等在内的多元化活动矩阵。志愿者刘冠秀为学员们带来了雕塑,耐心讲解了如何利用毛笔和颜料在雕塑上进行绘画,在学员们遇到困难时,刘冠秀手把手陪同学员完成雕塑连接处的上色。学员们在完成彩绘作品后露出难得笑容,其监护人反馈:“这种专业化的艺术干预比简单陪伴更有价值。”与此同时,志愿者徐晨根据学员们的兴趣爱好,为学员们分好组进行趣味桌游,在玩大富翁时有位学员算不清游戏钱数,徐晨为他整理好游戏纸币并带领他一张一张计算,最终解决了难题。目前,团队已与机构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将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机构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不仅仅是偶尔的探望,而是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和支持者。”
  
图为团队成员和学员们进行的趣味桌游。刘弘彬供图
  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
  在青少年科普与儿童关怀方面,团队走进弘阳·上院社区与雨花台图书馆,让知识在实践中流转,为孩子们的暑假添彩。在“电力之光——点亮知识灯塔”讲座中,志愿者张科昕从电的本质到发电原理的生动解析,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化为趣味探索,在课堂中穿插了“水果电池”“手摇发电机”小实验,志愿者刘弘彬在讲台上为小朋友们细心讲解不同的电学元件--二极管、电源、开关等,并为小朋友们进行实验演示。随后,九名志愿者分组辅导小朋友们用柠檬点亮小灯泡,志愿者彭弘毅帮助小朋友史沐一进行电路图原理的讲解并且协助电路元件的连接,在二极管发光的那一刻,史沐一小朋友兴奋的叫了起来,感叹到:“哇噻!用水果竟然真的可以让小灯泡发光!”作为河海学子,团队还设计了“神奇的水之旅”专题讲座,志愿者江思晴自豪地讲述着河海故事,更将复杂的水循环过程化作形象的比喻,引领孩子们探寻每滴水的珍贵旅程。在知识问答环节,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在答对问题后团队送上小水滴贴纸,答错问题后江思晴则纠正小朋友们的错误点并细心讲解正确答案。两个讲座结束后,团队得到了旁听的家长的肯定与赞赏,他们表示到:“这种科学知识科普讲座不仅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探索兴趣,也让他们见多识广,拓宽了知识层面。”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同学连接电路。高妹供图
  恰逢七七事变纪念日,红色课堂庄重开启,志愿者童咪咪为弘阳·上院社区的小朋友们回顾七七卢沟桥事变,她有条有理的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通过影视资料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卢沟桥事变全貌,与此同时,童咪咪还介绍了许多英雄烈士,呼吁小朋友们铭记历史,树立爱国情怀。课堂结束后,团队带领小朋友们编排合唱曲目《如愿》,志愿者高妹、江思晴负责小朋友们的演唱部分,志愿者张科昕、刘冠秀则教小朋友们手势动作,通过逐字逐句的不断练习,小朋友们最终顺利完成了合唱。龚芷逸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说到:“今天活动我认识了许多小朋友与老师,我深刻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在合唱活动中也让我懂得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是一个集体。”根据家长们的反馈,多数小朋友都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收获颇多,希望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
  
图为七七事变纪念日的课堂。刘弘彬供图
  此次公益实践不仅为受助群体带去了温暖与希望,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河海大学“益路同行”公益服务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公益模式创新,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度。同时,团队也呼吁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加入公益行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让爱与希望“益路同行”。
  通讯员:刘弘彬、王恒磊、高妹彭、弘毅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