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为引导青少年感受国学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广西师范大学“青衿启智”团队于7月20日至7月25日前往广西玉林市鹏垌村开展了为期6天的国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浸润经典、传承文脉”为主题,通过趣味教学、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接触国学、热爱国学。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围绕“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内容”展开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以《三字经》《弟子规》选段、经典古诗词、传统礼仪为核心教学内容。团队共同制定详细课程表,协调分工——设置“经典诵读组”“礼仪教学组”“手工体验组”等专项小组,并提前3天到场地确认教室、活动场地及安全设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每日的国学晨读环节,团队成员们带领12名学生诵读《三字经》,通过“拍手唱读”“故事讲解”等方式,将“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等道理融入生动案例。成员们讲《论语》选段,用“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典故,引导孩子们理解“仁”与“信”的含义。针对学生特点,团队成员们设计了“传统礼仪小课堂”,教孩子们学习拱手礼、拜师礼等礼仪规范,结合情景剧表演,让孩子们在模拟场景中体会“礼”的意义。活动中,孩子们主动向老师行礼、为同学递物时说“请”,行为举止的变化令人欣慰。实践课上,团队成员们组织书法临摹、剪纸、传统节日习俗讲解等活动,带领孩子们制作端午香囊,讲解艾草、香囊的文化寓意。此外还举办了“国学知识抢答赛”,以“诗词填空”“节日习俗判断”等题目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为了让孩子们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团队成员们策划开展“国学小老师”活动。提前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国学故事,准备2分钟讲解。起初,不少孩子怯场不敢上台,在团队成员的先行示范下,和孩子们约定“说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站上来就是小英雄”。没想到活动当天,平时最内向的小男孩小宇竟第一个举手,他用稚嫩的声音讲完“程门立雪”的故事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孩子们一一上台分享,有的模仿“拍手读经”,有的还加上了自己画的故事插画。
最后一天,团队策划了“国学成果汇报会”,孩子们表演了集体诵读《三字经》、古诗吟唱《静夜思》、礼仪展示等节目,不少家长到场观看,纷纷为孩子们的表现点赞。团队指导老师评价道:“这次夏令营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此次国学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当看到一年级的小朋友能熟练背诵《弟子规》选段,主动说“父母呼,应勿缓”时,团队成员们明白这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种子的播撒。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有责任将国学经典融入青少年教育,用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传承不在远方,而在每一次用心的讲解、每一次互动的瞬间。本团队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践行青年使命,让国学之光照亮更多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