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文新学院】莱山童声诵经典 国学新苗沐古风
2025年7月13日,为期七天的爱华国学馆暑期实践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七天的"古韵新苗"国学传承活动,如同在时光长河中精心投下一枚石子,激起的文化涟漪正悄然扩散。这支由文新学院学子组成的队伍,用专业素养与青春热忱证明:生动诠释了文化传承并非时间的长短竞赛,而在于能否精准点燃孩童心中那束好奇与领悟的火苗。
当教师讲解《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时,窗外一声惊雷乍响。窗外骤起的夏雷惊得几个孩子缩起肩膀,而一名女童立即挺起胸膛,朗声道:"老师,打雷我也不怕,我是小君子啦!"经典智慧与生活体验的奇妙碰撞,在瞬间迸发出真实的勇气火花。
在精心设计的"礼仪初探"环节,孩子们的变化更令人动容。初次试穿汉服时,调皮的孩子把交领当成围巾胡乱缠绕;待到"拜师礼"正式举行,这个总坐不住的男孩却主动抚平衣襟褶皱,向孔子像行揖礼时连睫毛都透着郑重。实践队特别设计的"礼仪观察日记"记录下这些蜕变: 有孩子饭后开始自觉整理餐盘,有学生见到老师会自然驻足问好。那些曾被视作繁文缛节的古老礼仪,正以最自然的方式重塑着日常生活的肌理。孩子们从初时的嬉笑整理衣襟,到郑重其事地躬身行礼,稚嫩的脸庞上自然流露出肃穆与敬畏。古礼所承载的尊师重道精神,悄然在心田埋下种子。
共读《游子吟》时,一位小女孩轻声联想:"我妈妈给我缝书包带子,也像诗里那样。"这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次日便化为温暖的行动——多位家长在社群分享感动:有孩子学着用茶筅茶,有女儿为夜归的父亲留一盏小灯。这些看似微小的反馈,却让实践队意识到:经典文本中沉睡的情感密码,一旦找到当代生活的解码器,便能激活跨越时空的共情基因。国学经典的浸润,只需一个真切的触点,便能唤醒深植于童心的温柔情愫。
"这七天,我们如同在文化沃土上小心翼翼的播种者,"活动教师深有感触,"虽来不及期待参天大树,但勇气的宣言、庄重的躬身、暖心的茶水﹣﹣这些破土而出的嫩芽,已让我们清晰看见文化传承那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在烟台莱山这片土地上,短短七日的"闪电播种"证明,国学的精髓恰在于此:于童心中点亮一盏微弱的灯,便足以在某个瞬间照亮其精神世界的方寸之地,为未来的成长埋下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