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行走武当间:汉江师范学院学子深入博物馆与武当景区,探寻文旅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赴武当山“武韵探源”小分队
2025年6月29日,汉江师范学院实践团队走进武当山,先后探访武当博物馆、深入武当山景区,成员间互相交流实践心得,以实地调研形式探寻武当文化的传承脉络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践。
一、首战探秘武当博物馆:触摸文化根脉
6月29日,实践团队首站来到武当博物馆。这座以武当道教文化展览为主题的博物馆,系统展示了武当山历史变迁。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逐一参观了“仙山名人”“建筑艺术”“道教造像”等主题展厅,近距离观摩了道教造像、古建筑构件等珍贵文物。参观过程中,团队还就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展示等问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交流,了解到武当博物馆近年来通过3D建模、VR技术等手段,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空间中焕发新生,这一创新实践为团队后续分析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深入武当景区:探文旅融合实践
6月30日至7月1日,实践团队转入武当山景区开展实地调研。两天时间里,成员们沿古神道徒步登顶,途经紫霄宫、南岩宫、金顶等核心景点,既感受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丽自然景观,也深入观察了景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服务中的创新举措。在紫霄宫,团队目睹了道教法事活动的庄重举行,与道长交流了解到武当道教音乐如何在保护中融入现代演绎;在南岩宫,“绝壁悬宫”的建筑奇观让大家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而景区设置的“古建筑保护科普角”,则让游客在游览中同步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7月2日,实践团队结合三天的所见所闻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武当山的文旅发展实践呈现出“保护为先、活化利用”的鲜明特点:武当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文化脉络,为景区旅游提供了“根与魂”;景区则通过场景化、体验化的呈现,让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的旅游资源。团队成员李同学总结道:“从博物馆的‘知其然’到景区的‘知其所以然’,再到亲身体验的‘有所悟’,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深入触摸了武当文化的历史根脉,更直观感受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活化路径。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言:“武当山的实践告诉我们,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要让文化成为旅游的内核,让旅游成为文化的延伸。”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实践报告,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视角下的思考与建议。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