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银发赋能”实践团在趵突泉街道开展老年摄影课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银发赋能”实践团
 7月30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银发赋能”实践团走进济南市趵突泉街道社区,开展老年记者团全媒体实践第一期——摄影基础课。团队成员以专业所长破解银发群体“数字困境”,通过手机摄影技能教学,为老年群体架起融入数字时代的“连心桥”,让青春力量在服务老龄化社会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困境剖析:数字时代里的“被落下”与“想跟上” 
        当下,银发群体在数字时代面临着“被落下”与“想跟上”间的显著矛盾,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民生课题。
一方面银发群体面临技能断层的困境,智能手机功能迭代快,不少老人仅会使用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基础功能,对摄影、视频剪辑、社交软件分享等“进阶操作”望而却步,学习如何使用时还可能有畏难情绪。70岁的王清芬坦言:“儿子给买了智能手机,里面好多软件都不知道怎么用。”
       另一方面,老人对“数字连接”的需求愈发强烈,随着子女异地工作增多,老人们想通过照片记录孙辈成长、用视频分享晚年生活。趵突泉街道社区党委书记邓筱梅观察到:“看着身边儿女都能在朋友圈关注别人的动态,不少老人心中是很渴望融入那个圈子的。”
课程实践:把“专业课”变成“家常话” 聚焦“精准赋能”
       为帮助银发群体融入数字时代、提升生活幸福感,实践团通过开设基础摄影课、短视频创作课、剪辑技巧课、出镜报道课等,教会长辈们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让银发群体也能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圈层中“被看见”。课程以“生活化转化”为核心,让摄影知识从课本走进老人的日常。
第一期摄影基础课围绕“景别”“构图”“光线”三大核心板块展开。为了让老年朋友们听得懂、好理解,高艺芯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表达,“景别就像用我们的眼睛瞧东西,站远看可以把公园的花、树都收入眼底,站近可以只盯着一朵花的花瓣。”她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并拿起手边茶杯、报纸举例子。老年学员们纷纷拿出纸笔,认真记录下“站远拍全、站近拍细”的重点。

      实操环节中,队员们化身“一对一辅导员”。张梅奶奶对“三分法构图”始终理解不清,杨佳凝便调出自己拍的趵突泉照片:“您看这张,把泉眼放在四条线交叉的地方,是不是比随便拍更顺眼?就像咱们摆桌子,菜放中间最好看。”一番讲解让王奶奶茅塞顿开,她对着窗台上的绿萝反复练习,直到拍出满意的照片。杨佳凝还帮助张奶奶发出了人生第一条朋友圈。


成效与反馈:从“学技能”到“暖民心”
       课程结束后,趵突泉街道社区党委书记邓筱梅与团队进行复盘交流。她对课程给予高度肯定:“山大的孩子们真正关注到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并用自己的所学帮助他们学会了摄影技巧,又缓解了孤独。比如有老人说‘以后能给孙子拍生日照了’,这种获得感比任何评价都实在。”同时,她也建议后续课程可适当放慢节奏,增加“复习环节”,让老人“学得更扎实”。

 
      老年学员们的反馈更显成效。83岁的刘素娟奶奶说道,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学会一项新技能,她很感谢实践团的耐心讲解。“今天我学会了拍照片,以后还能学拍视频,我很期待!回家我要把这些照片给我家里人展示展示!”

      团队成员仇泽睿表示:“提升银发群体的媒介素养,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专业帮他们拆掉数字时代的‘无形墙’。” 接下来,“银发赋能”实践团将根据反馈优化课程,陆续推出视频剪辑、短视频发布等系列课程。这群青年正以行动证明,青春力量不仅能活跃在学术殿堂,更能扎根民生土壤,为老龄化社会的治理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