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8亿,银发族正成为线下商超和线上直播的“主力买家”。一些“无糖”“高钙”“保健神效”产品,大字抢眼、小字难辨,让不少老人把标签当“广告”,把配料表当“天书”。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数据显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投诉中,超六成来自老年人,其中因误读标签、误信“神效”而花冤枉钱、延误病情的案例屡见不鲜。食品标签本是法律强制披露的安全“说明书”,却因信息壁垒屡屡失灵。把标签读“懂”、把陷阱识“破”,已成为守护银发餐桌、遏制养老欺诈的第一道关口。
为了帮助老人们读懂食品标签、识破消费陷阱,在盛夏时节的南京社区中,一场场聚焦食品标签的科普宣讲活动正不动声色地重塑着老人们的生活习惯。自2024年暑期开始,南京师范大学食安卫士科普宣讲团便化身为社区里的“健康引路人”。2025年暑假,这支由南师大学生组成的科普队伍再度精心筹备、重新出发。他们带着用心准备的丰富内容,走进百水家园社区、石化村社区、南化新村社区、燕华花园社区等多个社区场所,为老人们呈上了一堂堂满溢生活气息的食品标签解读课程。

图为科普宣讲课堂 马伊凡摄
在宣讲进入互动环节时,老人们的提问声此起彼伏,原本安静的社区活动室瞬间热闹起来。“小老师,这个‘无糖食品’真的一点糖都没有吗?”“有些饮料标签上写‘天然提取’,是不是就很健康?”面对这些带着生活印记的疑问,科普团成员总能耐心拆解。有位阿姨拿着保健品盒子请教如何识破夸大宣传,成员们便教她认准“蓝帽子”标识,提醒“增强免疫力”等表述不能替代药品功效。这样的问答往来中,老人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手里的笔记本也记满了实用知识点。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人答疑解惑 马小米摄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火花,每一次讨论都深化了理解。这种互动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居民们对食品标签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所带来的力量和乐趣。通过这样的交流,宣讲团队的成员们和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特别的联系。居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知识的伙伴。这种由内而外的知识觉醒,为社区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也为每个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智慧的光彩。

图为团队合照 社区工作人员摄
食品标签是老年人与商家信息不对称的最后“十厘米”。南师大学生把超市货架搬进课堂,让配料表开口说话,把NRV%翻译成健康密码,用“蓝帽子”挡住虚假宣传的暗箭。一堂课下来,老人们学会把选择权攥在自己手心:会看、会算、敢说不。这不仅为社区构筑起一道由知识武装的坚固防线,也为青年开辟了一条将所学付诸实践、服务社会的广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