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田坎上的思政课 ——贵州大学法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田坎上的思政课
  ——贵州大学法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通讯员:郭洋
  “他们是贵州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是来给我们大家搞普法宣传的。”松桃县大路镇耿溪村党支部书记冉超在给村民说道。7月18日,贵州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松桃县大路镇开展入户调研和普法宣传,旨在探寻“理论+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推动思政理论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真课堂的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村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杨欣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村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冷陈 供图
  田坎角落听真言,明思政课上“为谁学”。课堂上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法治为民”等理念,在田坎间有了具象的注解。实践团成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预防电信诈骗手册,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拆解“冒充公检法”“中奖诈骗”“一药治百病”等常见套路,当看到老人们认真且耐心的倾听时,成员们忽然读懂了课本里“法律要守护弱势群体”的深层含义。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时,课堂上背诵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大保护体系,化作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耐心叮嘱,那些关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论阐述,在村民关切的眼神中变得沉甸甸。这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课上所学的“国之大者”,终究要落到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上。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村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杨欣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儿童做游戏  冷陈 供图
  田间地头炼真功,悟实践课里“法为民”。当实践团成员们在农户院坝里被问及“孩子在外地打工被欠薪怎么办”时,课堂上的劳动法条文突然有了温度。成员们一边对照法条给出建议,一边在调研本上标注“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宣传需加强”,这种“即时性解惑+长效性记录”的模式,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生动诠释。有村民提出“电信诈骗追回损失难”的困惑,成员们结合案例讲解“反诈预警劝阻”机制,同时意识到课本里的“法律救济途径”需要更接地气的转化。这些鲜活的实践场景,让“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教诲,成为刻进心里的行动指南。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村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杨欣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儿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冷陈 供图
  在社会实践的真课堂中,法学院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在这场田坎上的思政课中法学院青年学子牢记嘱托,挺膺担当,明白要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胸怀“国之大者”,办好“关键小事”,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照亮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郭洋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雏鹰衔光入乡野:第四天的课堂里,生长着希望的模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