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腾生态梦,入海安澜绿家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不仅关乎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对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为了探究黄河口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深入了解海洋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及生态保护现状,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5年7月11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及其生态旅游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为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与建议。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展览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黄河河口绘蓝图,海洋奇观促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建,以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河海交汇景观和宝贵的湿地生态系统而闻名。耕海牧渔实践队于7月11日上午到达第一站——黄河入海口。跟随景区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员们近距离观看了黄河口独特的“黄龙入海”景观,了解到此景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黄河独特的泥沙特性和渤海的潮汐作用。随后,实践队员们前往办公室,拜访景区负责人,询问如何将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转化方式。通过交谈,实践队员了解到:通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海域广阔,海洋生态资源丰富,此次与景区负责人的交流,实践队员对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生态资源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与景区负责人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深入探湿地景区,宣扬好海洋保护为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现状,也为了向游客们宣传海洋生态保护思想、提高游客们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实践队员告别黄河口,前往湿地生态区。黄河口湿地生态区拥有世界上暖温带广阔、较完整、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覆盖率高达55.1%。此外,这里还是鸟类的天堂,共有鸟类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如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2种。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域通过实施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工程,以及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经过景区人员的科普,实践队员们和游客们都认识到了黄河口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湿地生态区的游客张女士告诉实践队员们,来这之前并不知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为湿地都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人为保护。听了实践队的宣传才知道,原来海洋生态保护这么重要,如果我们不珍惜爱护海洋生态,我们的后代很可能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风景了。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黄河口湿地景区野生鸟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探秘海洋新奥秘,保护生态需同行海洋,这颗地球上最蔚蓝的宝石,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矿产资源,更是地球气候调节的重要枢纽,维持着全球生态平衡。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问题正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耕海牧渔社会实践队深入了解了黄河口的发展演变进程,亲眼领略了“黄龙入海”的壮丽景观,同时也全面学习了湿地修复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要群众积极采取行动,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实践队员们表示,将会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行动和更加创新的思维来推进这项工作,为守护好这片蓝色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吴梦婷)
图为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华涛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