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荷香四溢。7月17日上午九时,荷韵小学阅览室内气氛热烈,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在此开启。实践团成员首先化身“红色讲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演示,向在座的荷韵小学学生们娓娓道来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他讲述了百年前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重点介绍了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过程及其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特别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孩子们听得入神,历史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加直观和震撼,讲解环节结束后,实践团组织学生们观看了精心挑选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录片片段。银幕上,一幕幕珍贵的历史影像、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将听到的知识变成了鲜活的场景,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上扬帆起航的伟大开端,以及早期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念。观看过程中,孩子们神情专注,眼神中充满了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为了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并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课堂进入了关键的提问互动环节。这次,是由“圆梦”实践团的成员向在座的荷韵小学学生们发问。 实践团成员围绕刚刚讲解和观看的内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哪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问题由浅入深,既考察基础史实,也引导理解精神内涵。面对提问,荷韵小学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踊跃举手,争相抢答。孩子们用稚嫩而响亮的声音给出答案,展现出对党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课堂吸收效果。整个问答过程气氛活跃,互动积极,有效加深了孩子们对党的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理解。
课程尾声,实践团成员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精炼总结。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点赞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和积极互动,并鼓励荷韵小学的同学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此次“圆梦”实践团在荷韵小学的支教活动,是“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为小学送去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成功地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深植于乡村教育的沃土之中。这艘从历史深处驶来的“红船”,在荷韵小学的课堂上激荡起思想的涟漪,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为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但红色的火种,已在孩子们心中点燃,必将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