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文韵志愿服务队开展山陕会馆及光岳楼参观调研主题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首站抵达聊城古城核心的光岳楼,随后前往京杭大运河畔的山陕会馆,在历史建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晨光初照,志愿者们来到光岳楼前。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七年的巍峨楼阁,以33米的雄伟身姿矗立眼前,其“三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结构尽显古代建筑智慧,完美融合宋元遗风与明清营造技法。二层檐下,康熙御笔亲题的匾额与乾隆留下的13首御制诗碑,无声诉说着这座“江北第一楼”的非凡地位。
参观过程中,志愿者在光岳楼开展文化认知调研。当被问及对光岳楼的印象时,一位小学生认真思考后表示:“光岳楼就像一位守护家乡的老爷爷,承载着几百年的故事。”稚嫩的语言中,既展现出少年儿童对古建筑形态的直观认知,也体现出传统文化在家乡记忆中的代际传承,为活动增添了温暖而富有意义的注脚。
午后,志愿者们移步至山陕会馆。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八年的古建筑群,是晋陕商人在聊城经商的历史见证。志愿者们向居民、游客发放关于山陕会馆的调查问卷。问卷围绕历史渊源、参观体验、兴趣偏好等维度设计,在关于大家对山陕会馆的历史了解情况和如何保护等方面做了调研。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近距离领略古建筑之美,更激发了青年学子传承历史文脉的责任感。聊城大学文韵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为古老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