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扎实推进对若尔盖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微光成炬”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3日奔赴若尔盖花湖和草原湿地,展开一场意义深远的实地参观考察之旅。
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作为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这里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与澄澈如镜的花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花湖宛如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 “天然海子”。其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紧密关联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团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漫步于花湖湖畔。澄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五彩斑斓的花朵肆意绽放,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绝美画卷。草原上,微风轻拂,绿草如波浪般起伏,骏马自由奔腾。队长刘嘉悦不禁感叹:“这是我首次亲眼目睹如此壮丽的草原与花湖,这份辽阔与宁静,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团队成员胡富聪也感慨道:“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无尽,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力量与美好。”
图为若尔盖草原湿地景观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团队成员也敏锐地察觉到当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攀升,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各类垃圾散落各处,不仅破坏了花湖的自然美感,更对周边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部分区域的草原退化现象同样不容忽视,植被覆盖率持续降低,致使土壤裸露,水土流失风险显著加剧。在草原上,团队成员与当地牧民展开了深入交流。牧民们娓娓讲述着祖祖辈辈与这片草原相依为命的故事,言语间满是对草原生态变化的深切忧虑。经了解,过度放牧与气候变化等因素,已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过度放牧致使牧草生长受阻,土壤肥力下降;而气候变化引发的降水模式改变,使得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进一步削弱了草原的生态承载能力。
下午,团队前往若尔盖水源涵养区,深入考察调研湿地保护工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若尔盖湿地的情况:这里属于高原浅丘沼泽地貌,区内丘陵断断续续,沟壑纵横交错,水流不畅,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地与众多牛轭湖。为守护这片珍贵的湿地,若尔盖县已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目前,已设立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气象、水质等监测点共计 24 个,并完成了监测平台软件基础及监测数据库基础架构的搭建,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统一收集、存储与管理。团队成员曹鑫炜由衷感慨:“若尔盖湿地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远超我们的想象。”
图为团队参观若尔盖水源涵养区
然而,团队也了解到,若尔盖湿地的环境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高原湿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依旧严峻。川甘青三省七县之间,尚未建立起协调统一的治理机制与跨区域生态保护规划。部分保护地管理机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实际保护需求。加之该地区生态环境本就脆弱,牧业发达导致土地沙化退化风险较高,且在高寒高海拔条件下,草场遭到破坏后复植难度极大。这些问题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大家深知,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图为团队在若尔盖草原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此次若尔盖之行,团队成员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更坚定了为生态环保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若尔盖的花湖与草原必将永远保持其美丽与生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让子孙后代既能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能仰望星空、亲近青山、闻见花香。(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张雨欣 张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