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皖北平原寒风凛冽,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却涌动着青春的热潮。2月6日至8日,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5名青年学子跨越千里,踏上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与改革基因的热土,开展“大包干精神内涵赋能中国高质量乡村振兴走向世界——基于凤阳县小岗村的调研”主题实践活动。三天时间里,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参观、直播互动、田野调研与先锋对话,在沈浩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从“大包干”壮举中解码创新密码,更在博士工作站里触摸科技兴农的澎湃脉动,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小岗精神,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瞻仰楷模精神:参观沈浩纪念馆 2月6日上午,团队首站抵达沈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回顾了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村6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队员们驻足于沈浩生前简朴的居所和工作笔记前,深刻体悟了“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情怀。队长陈欢感慨道:“沈浩书记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激励我们青年在服务基层中践行初心。”
图为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解沈浩同志生平事迹。黄鹏夫 供图
走进农家院落:感受乡村振兴新气象 当日下午,团队深入小岗村农家院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在“大包干”带头人后代家中,队员们聆听改革故事,了解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政策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整洁的庭院、现代化的设施和村民洋溢的笑容,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
图为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队员跟随讲解员观赏小岗村非遗剪纸文化。 黄鹏夫 供图
云端对话:直播展现小岗新风貌 2月7日,团队创新形式,通过线上直播带领全国网友“云游”小岗村。从“当年农家”茅草屋到现代农业示范园,从红色教育基地到生态葡萄种植基地,主播生动讲解小岗村从“敢为天下先”到“改革再出发”的历程。直播吸引超万人次观看,网友纷纷留言:“云端触摸改革脉搏,小岗精神永不过时!”
图为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队员通过直播向观众介绍小岗村。胡文 供图
对话改革先锋:聆听历史与未来的声音 团队专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老先生。83岁高龄的严老精神矍铄,向队员们讲述了1978年按下红手印的壮举,并寄语青年:“改革没有终点,希望你们用知识和热情为农村注入新活力。”
随后,团队走访小岗村博士工作站,与雷松林博士深入交流。雷博士介绍了工作站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农业,推动智慧种植和产业升级。队员们就“青年人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展开讨论,雷博士表示:“小岗需要更多年轻人,用创新思维破解‘三农’问题。”
图为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队员与雷博士就乡村振兴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黄鹏夫 供图
三日的时光短暂,但小岗村的故事已深深烙进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务队每位队员的心里。从沈浩纪念馆的初心叩问,到农家院落的烟火叙事;从云端直播的破界传播,到两代改革者的精神接力,青年学子们触摸到中国乡村最真实的心跳,也看清了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坐标。
这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当“大包干”的红手印遇见“00后”的青春手印,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在此激荡;也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成长淬炼——博士工作站的智慧农业图谱、电商平台的助农实践,让课本上的理论化作田间地头的生动答案。“当年18枚红手印撕开改革序幕,如今千万青年当以奋斗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按下属于新时代的红手印!”队长陈欢的誓言,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小岗村的春风,正携着敢为人先的精神火种,点燃更多青春的燎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