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生团队赴巴中市馆藏红军石刻标语园开展实地考察
为探究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保护与活化路径,解码革命记忆的当代传承机制,2025年2月13日至16日,四川大学石铭丹心团队赴四川省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开展主题为“川陕革命老区红军石刻标语中的革命记忆与价值传承”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为本团队“红军标语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月13日,团队首先来到位于巴州区南龛山上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了川陕苏区的创建与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和聆听讲解,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川陕苏区的艰苦斗争和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历程 王子轩摄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博物馆内的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园,逐一浏览整齐陈列的石刻标语,并与来访游客及当地居民共话革命历史,感受跨越时空的革命力量。“托起枪来打帝国主义”“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平等”,这些响亮的标语不仅见证了红军时期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斗志,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伟大理想。
图为团队成员漫步于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园 王子轩摄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位于南龛山顶的将帅碑林,穿梭于一列列庄严肃穆的碑林之间,仰望着那些铭刻着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石碑,深刻感受到“为有牺牲多壮志”这一跨越时空的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合影 王子轩摄
2月16日,团队来到位于平昌县佛头山景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这里收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12大苏区的红军标语、红军漫画共1600余幅,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园区。团队成员漫步在标语园内,系统梳理迁址保护与复制的标语集群,共同解读石刻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内 王子轩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前的合影 王子轩摄
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从集中的馆藏标语中,深刻感悟到浓厚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充分认识到红军石刻标语所承载的革命记忆功能与历史价值。这次调研不仅顺利推动了团队“红色标语行”的进程,也为研究馆藏类红军石刻标语的保护、活化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支持。(供稿人:苟鑫、赵温欣、余家沂、王子轩、王华玲、樊一序、陈培鑫、王晓玮、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