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寻根:泰州学院学子陈家祠实践之旅
粤韵寻根:泰州学院学子陈家祠实践之旅
实践背景与目的
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陈家祠,这座坐落于广州的岭南建筑艺术瑰宝,以其精湛绝伦的“三雕两塑一铸一画”(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壁画)装饰艺术,全方位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与工艺水平。泰州学院的学子们满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利用寒假奔赴广州陈家祠开展社会实践,旨在深度挖掘陈家祠蕴含的文化价值,学习传统建筑装饰技艺,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传播岭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担当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实践前期筹备
为确保实践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泰州学院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筹备。学校跨专业选拔组建了一支综合性实践团队,成员涵盖艺术设计、历史文化、民俗学、传播学等专业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相互协作,为实践注入多元视角与创新思维。团队成员依托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查阅大量关于岭南建筑、陈家祠历史、广东民俗等方面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从理论层面构建起对实践对象的初步认知体系。同时,积极借助网络平台,收集陈家祠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直观感受其建筑风貌与装饰特色。
实践团队主动与广州陈家祠博物馆取得联系,详细沟通实践活动计划,包括参观调研、志愿服务、文化传播等具体内容,获得了博物馆方的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此外,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游客认知度、兴趣点、文化传播需求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准备了用于记录建筑细节、工艺流程的专业绘图工具、高清摄像机等设备,为实地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做好充分准备。
实践活动内容
深度考察,领略建筑艺术精髓
初抵陈家祠,实践团队便被其宏伟壮观的岭南建筑气势所震撼。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深入细致的建筑考察之旅。从陈家祠的整体布局,遵循传统岭南祠堂“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的规制,严谨对称,彰显出家族祠堂的庄重与威严,到建筑装饰细节,每一处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壁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与精湛工艺。
团队成员手持绘图工具,仔细描绘木雕中花鸟鱼虫的灵动姿态、砖雕里历史故事的场景画面,对每一处工艺细节进行详细记录。在考察过程中,成员们积极向讲解员请教,深入了解装饰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如陶塑中常见的“天官赐福”“八仙过海”等题材,反映了岭南地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统道教文化的影响;砖雕作品中对岭南水乡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地域风情。通过近距离观察与学习,团队成员深刻领略到陈家祠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
文化调研,挖掘历史民俗内涵
为全面挖掘陈家祠所承载的历史民俗文化,实践团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文化调研活动。一方面,在陈家祠景区内针对游客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游客对陈家祠的了解途径、感兴趣的文化元素、期望获取的文化体验等方面。通过对大量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发现游客对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家族文化、民俗活动关注度较高,且希望通过互动体验、深度讲解等方式获取更丰富的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团队走进广州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民俗研究机构,查阅了大量关于陈家祠的历史档案、家族族谱、民俗志等资料。在与当地民俗学者、文化专家的交流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陈家祠作为陈氏家族合族祠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祭祀、教育、社交等功能演变。同时,深入探究了陈家祠与岭南地区传统民俗活动,如“生菜会”“赛龙舟”等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丰富了对陈家祠文化内涵的认知。
志愿服务,助力文化传播推广
实践团队积极投身于陈家祠博物馆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岭南文化传播。在博物馆入口处,团队成员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游客规划游览路线,解答关于陈家祠历史文化、参观注意事项等问题。在展览区域,成员们担任临时讲解员,运用前期学习积累的知识,为游客生动地讲解陈家祠的建筑特色、装饰艺术、历史故事。他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将陈家祠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
此外,团队还协助博物馆开展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在一场以“岭南建筑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活动中,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布置、道具准备等工作,并引导游客参与传统建筑模型搭建、装饰工艺手工制作等互动环节,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岭南建筑文化的乐趣与魅力,有效提升了游客对陈家祠文化的参与度与认同感。
创意传播,拓展文化影响力
为让陈家祠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创意传播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团队制作并发布了多篇关于陈家祠的图文并茂的推文,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陈家祠的建筑细节、装饰艺术,配以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同时,团队成员运用视频剪辑技能,制作了多段短视频,如“陈家祠建筑之美”“岭南工艺探秘”等,以动态的形式全方位呈现陈家祠的魅力。这些推文与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累计阅读量、播放量达到数万人次,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
团队还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长,以陈家祠的文化元素为灵感,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以陈家祠建筑造型为原型的书签、印有岭南装饰图案的笔记本、带有陈家祠特色陶塑形象的钥匙扣等。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在陈家祠景区内的文创商店展示销售,以及线上电商平台推广,进一步扩大了陈家祠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实践成果与收获
成果总结
通过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泰州学院实践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文化调研方面,完成了一份详实的陈家祠文化调研报告,涵盖建筑艺术、历史沿革、民俗文化等多个维度,为深入研究陈家祠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与新的研究视角。在志愿服务方面,团队成员累计服务游客数千人次,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获得了陈家祠博物馆与游客的高度认可,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创意传播方面,新媒体推文与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陈家祠在网络空间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不仅为陈家祠文化传播开辟了新途径,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个人成长与收获
对于实践团队成员而言,此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建筑考察与文创设计过程中,提升了对传统建筑美学、装饰艺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历史文化、民俗学专业学生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查阅,深化了对岭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认知;传播学专业学生在新媒体传播与活动策划中,锻炼了信息传播、品牌推广的实践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协作,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得到显著增强。许多成员表示,此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明确了自己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持续关注并投身于文化传承事业。
实践反思与展望
尽管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也意识到一些不足之处。在文化调研深度上,对于某些小众的岭南民俗文化与陈家祠的关联研究还不够透彻,部分历史资料的挖掘存在局限性。在志愿服务方面,由于成员讲解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游客的文化体验仍有待提升。在创意传播中,传播渠道虽多元化,但在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策略上还有待优化。
展望未来,泰州学院学子将持续关注陈家祠文化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计划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完善文化调研内容;加强团队成员专业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优化创意传播策略,根据不同受众特点制定个性化传播方案。同时,积极探索与更多高校、文化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陈家祠这颗岭南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韦娇秀 徐云 徐航欣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