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人文学院2月13讯】(通讯员:张旦娇)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悟总书记的深刻教诲,学习地方红色文化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于2024年2月12日星期四走访启东当地红色基地,研学地方红色文化。通过参与此次红色景点打卡活动,我们分别参观了启东烈士陵园和抗大九分校。祖国的山河中,处处闪烁着红色革命的光芒,处处印迹着红色革命的史迹。透过历史的车轮,我们不仅会了解到历史故事,更深刻地体会出中国人民的灵魂、气质。为了维护中国和平,大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他们用信念和热血为历史写下不朽的一页。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成员们从多个角度体验了红色纪念馆的展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知识和精神力量。
启东市烈士陵园由纪念广场、叠水池、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组成。用花岗岩铺贴的高架式纪念广场中央,巍然矗立着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寓意启东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5年革命的艰苦岁月,体现出人民英雄顶天立地、扭转乾坤的英雄气概。烈士史料陈列展厅由“序厅”、“革命火种厅”(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烽火”厅(抗日战争时期)、“胜利曙光”厅(解放战争时期)、“和平建设”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深切缅怀”厅和“兴我启东”厅七个部分组成。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文献资料和多媒体展示,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畏生死、英勇奋斗的感人故事。通过一幅幅图片和复原的场景,成员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一代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
整个展厅综合记录了启东3000多名烈士生平事迹和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幻影成像、硅胶人物、烈士雕塑、沙盘场景、背投电视、影视节录和声光电相结合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启东革命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部分烈士的光辉业绩,生动地再现了烈士英雄为了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启东安宁,与外来侵略者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的场面,歌颂了人民英雄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在展厅沿着时间线一路走去,橱窗里的红缨枪仿佛让人回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近距离领略成千成万启东儿女在浴血奋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虽然当时战士们的武器装备较敌方差距明显,但是我们将战斗缴获的武器再加以利用,努力通过战略战术各种方式缩小双方之间的差距,将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革命军队的作战策略和英勇战斗的场面。这种教育形式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和趣味性。
当年的奋斗成就了当前的幸福。现在启东通了大桥、建了铁路、办了大学,大港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当年烈士鲜血写就的“莫为江流悲永逝,天光常照浪之花”的美好夙愿,已被后人化作“启吾东疆,开创未来”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启东人,继承先烈遗志,建设更加美好的启东。烈士墓区位于纪念馆的东侧,203 名(其中167 名为无名烈士)烈士的忠魂安息在鲜花绿草丛中,永远为世人敬仰。烈士们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身取义,他们的义举也永远在人民的心中,流芳百世。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也激励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1942年春夏,粟裕任新四军1师师长,率部移师海复镇一带,领导抗日反"清乡"斗争,并在海复镇创办抗大九分校兼任校长。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激活红色基因,当以英模人物为榜样,自觉向他们看齐。"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榜样就是阵阵"清气",能够澄滤"余滓",引导我们进入"杳然"人生之境。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几经辗转来到河北省邢台县的浆水一带安营寨,较为稳定地办学2年零3个月,这也是抗大总校在转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间最长,办学最正规化,培养学员人数最多,质量最高的一个时期。时间就像细沙从指间缝隙悄然滑过,回首望去,中国共产党已经奋斗一百年了,可那一代代的共产党员拼搏的身影依稀浮现在眼前,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呐喊还在耳畔回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是有人替我们砥砺前行。时间泯灭不了的是世代英雄的豪情壮志,我们将它歌颂了一载又一载,他们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人们胸膛,他们永存于世。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激活红色基因,当以英模人物为榜样,自觉向他们看齐。“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榜样就是阵阵“清气”,能够澄滤“余滓”,引导我们进入“査然”人生之境。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成员们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回顾中国的红色革命历程,几千年漫漫征程,几百代风云变幻,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刻满血与泪的印记;七十年的上下求索,在挫折中迎来新生。只要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无论历经多少艰难苦痛,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历史的风风雨雨,冲刷不掉英雄的名字,岁月的波涛洪流裹挟不去他们的赤子丹心。先人的历史已成过去,我们的历史,正在展开。沿海数万里,从古驶到今,时代的航行,将由我辈领航。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逢盛世而身为"后浪"的我们更应有所作为,不负前辈期待。
一位作家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耀眼,然后交给下一代。前辈们披星戴月,筚路蓝缕,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当分外珍惜这一荣光,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明天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愿一生对祖国赤诚,一生满怀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