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阳隧火实践队:探寻杜木匠木工非遗,传承传统技艺之光
2025年1月19日,生阳隧火实践队前往烟台市牟平区的杜木匠木工非遗展示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深度探寻木工非遗文化,在传统技艺的海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杜木匠木工非遗展示馆,作为牟平区非遗传承的核心枢纽,依托“胶东传统木作技艺”这一市级非遗项目,自 2020 年 6 月建成后,在 4000 平方米的空间内精心陈列着 700 余件传统木工珍品、48 种鲁班锁及 52 种榫卯结构模型,20 多种传统木工工具琳琅满目,是集传承、教育、研学、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殿堂,在非遗保护与弘扬之路上成绩卓著,荣获多项市级荣誉称号,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耀眼名片。
实践队成员一踏入展示馆,瞬间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在科普区,队员们深入了解胶东传统木作技艺的历史脉络、地理渊源及独特工艺。从汉代以前的初步萌芽,到宋代积累经验,再到清同治八年至民初的鼎盛辉煌,直至现代面临机械化冲击下坚守传承,每一段历程都承载着先辈智慧与匠心。知晓当地丰富木材资源及胶东木作材料搭配之妙,惊叹于 52 种榫卯、尖、角工艺在家具构建中严丝合缝的精妙配合,深刻领悟到胶东传统家具粗犷豪放又不失阴柔细腻的独特风格内涵,仿佛翻开一部生动鲜活的木工文化史书。
此次实践活动,生阳隧火实践队收获满满。在知识层面极大丰富了对胶东传统木作技艺及木工文化体系认知;能力上显著提升了观察、表达、动手、思考、协作、推理、创新等综合素养;精神层面深刻领悟了鲁班精神与工匠精神真谛,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在校园及社会积极宣传木工非遗文化,为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非遗之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