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奋进的浪潮中,“服务家乡建设”的号角激昂奏响。为深入研究家乡特色文化,发扬区域优秀传统,服务社区建设,承担青年使命,“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的成员们利用寒假返乡的机会,在家乡和社区展开多彩活动,强化青年与家乡的联系。在活动中,成员们深入江苏各地,探寻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将用双语精心制作的特色视频,为地方宣传注入全新活力,助力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彩;在社区建设的舞台上,他们身体力行,从点滴小事做起,为打造温暖、美丽社区添砖加瓦;面对社区青少年,他们化身知识与心灵的引路人,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关怀,借助视频传递文化力量,用心用情解决青少年成长的急难愁盼。
乡土润语情暖社区,苏韵传扬爱意满途
社区建设
青春课堂呈英文,社区萌娃悟生肖
临近新年,“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的成员张心怡同学来到自己所在的社区,为社区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二生肖趣味课程。
张心怡同学巧妙地将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与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相结合,以英文为主要授课方式,及时跟进汉语解释,围绕十二生肖这一耳熟能详又内涵丰富的传统课题展开一次生动有趣的课程。张心怡同学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注重与小听众们的交流互动,选取更加适合社区小朋友们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的英语用语,重视授课过程中小朋友们对授课内容的反应和理解。

以青春之名,赴红色之约
春节前夕,“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队的成员王子懿同学代表团队前往扬州市西湖街道蜀秀社区,看望慰问社区退休老党员。
活动中,王子懿同学首先拜访了老党员李爷爷,李爷爷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祖国的和平与稳定,坚决献出自己的青春,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王子懿同学等志愿者为李爷爷送上了慰问金和福字,倾听李爷爷追忆过往岁月,纷纷表示自己要以李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活动过后,西湖街道蜀秀社区的负责人员表达了对“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队参与此次活动的感谢。活动主要负责人王子懿同学也表示,通过此次探望活动,自己从各位老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身为新一代青年,她和团队成员都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知识水平,提高能力,主动担当青年的使命与责任,成为有资格,有觉悟,有本领从前辈手中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的新青年。

南京社区情暖养老,共筑家乡建设梦长
近日,“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的成员代表叶秋予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东炮台社区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合作,不仅致力于南京地方文化的宣传,还深入社区,为老年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
在东炮台社区,叶秋予代表实践团向社区工作人员展示了团队精心策划与拍摄的南京文化宣传视频。叶秋予与社区工作人员就如何更好地宣传和推广这些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旨在进一步弘扬南京的地方文化,提升社区的文化底蕴。
随后,实践团一行前往心安老年护理院,为那里的老人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与关怀。成员不仅主动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还亲手为他们送上春联,让老人们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此外,针对过年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实践团成员还向老人们进行了详细的安全知识宣传,确保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
叶秋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南京地方文化的一次宣传和推广,更是对社区与老年群体的一次深切关怀。实践团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同时也为构建美丽、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引航亮前路,关怀相伴护心灵
青少年帮扶活动
寒假期间,“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社区,组织多次青少年帮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结合自身英语师范专业的专业优势,立足英语写作,针对社区青少年学习阶段难点、重点,提供学习指导,分享自己学习道路上的经验与感悟。同时,团队成员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推动提高社区青少年英语语言运用水平与传播弘扬家乡特色文化遗产共同进步。
其中,团队队长叶秋予和成员王子懿在南京,扬州社区分别组织了两次社区青少年英语写作学习交流活动,她们扎根当地特色文化,围绕南京美食鸭血粉丝汤和扬州剪纸工艺,结合帮扶对象英语掌握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准备了相关课件和范文,设置课程目标,撰写教学方案,总结重点词汇词组,归纳常用句型,细心耐心指导社区青少年掌握词汇句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家乡自豪感和归属感,锻炼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研学家乡文化,弘扬非遗精神
家乡特色文化宣传活动
为了深入探索研究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区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语润乡土,情暖社区”——苏韵传扬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利用寒假时间开展了家乡文化研学活动,提升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探索推动家乡优秀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位于南京的三名团队成员——叶秋予,张心怡,魏成鑫聚焦秦淮灯彩这一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动展开调研活动,探索这一民俗活动的历史起源,深入灯会体会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的特点,进一步查阅资料,多方探访,了解秦淮灯彩在现代科技冲击下的转型与突破。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细致深入地理解了秦淮灯彩的亮点所在,叶秋予同学表示:“在深入探索秦淮灯彩的研学之旅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盏灯彩都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们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民俗情感。”魏成鑫同学也发出感叹,“秦淮灯彩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无论是在国际灯展上的精彩亮相,还是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深入互动,秦淮灯彩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和赞誉。”张心怡同学则从本次活动中进一步意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认为,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延续。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位于泰州的团队成员刘宣辰也正在新年前后逐步开展自己组织设计的“蟹香泥韵”家乡文化研学活动,目前,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刘宣辰同学在解读这一活动时指出,“泥韵”是泥狗子的“泥”,她来到泰州孤山泥狗子制作展示处,与非遗工艺传承人展开交流,拍摄下一张张多姿多彩的泥狗子的照片。通过亲身观察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她感到对手工艺人充满敬佩,对这种陪伴了几代泰州人成长的“小玩意儿”也充满了深厚感情。
此外,位于苏州,徐州等地的团队成员也计划在春节期间借助节日契机推进研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