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秘非遗之旅:曲园学子聚焦短穗花鼓奥秘

发布时间:2025-01-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它是我们先辈智慧的结晶,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先辈、与历史紧密相连。近日,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踏梦追风”实践队队员于东营市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于1月18日至19日走进陈官短穗花鼓研究推广传承保护中心,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短穗花鼓的深邃韵致,拓展陈官短穗花鼓的受众维度,促使文化认知从小众走向大众。
往昔肇兴,今时赓续
        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传承人张兰青介绍,短穗花鼓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清,在道光年间广泛流传。陈官短穗花鼓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它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写照。实践队员通过采访当地村民,了解到每逢重要节日或庆典,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短穗花鼓表演,热闹非凡。通过采访当地村民,实践队员发现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官短穗花鼓。
鼓舞传承,艺无止境
        实践队员采访了两位年轻的短穗花鼓学习者,从她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其对短穗花鼓的热爱,当被问到为什么学习短穗花鼓时,其中一位学习者指出,在上小学的阶段有幸跟随张兰青老师学过一些基础的短穗花鼓技巧,敲击花鼓的节奏感让她感觉到身心愉悦。后来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她一直跟随张兰青学习短穗花鼓,老师讲的每一个动作她都牢记于心。
广传鼓韵,弘扬非遗
        通过调研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传承陷入困境。年轻人受现代娱乐冲击,对其兴趣寥寥,不愿投身学习,传承队伍面临断层。同时,社会关注度与传播极为有限。宣传推广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力度小、形式旧,相关活动规模小且频次低,难以吸引大众目光,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扩大。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张佳怡亲身体验了短穗花鼓的学习过程。她说:“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学起来却非常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不易。” 
守护非遗,点亮星光
        此次实践队员对陈官短穗花鼓的采访调查,不仅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非遗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和传承非遗,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踏梦追风”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以刀为笔楷木雕刻绘就非遗新画卷
  • 为深入挖掘楷木雕刻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奔赴曲阜市,通过采访
  • 01-19
  • 机电工程学院红色精神实践队前往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
  • 能源与动力学院开展“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实践团活动
  • 日照鳌头村:鱼灯传承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志愿服务,点亮社区环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