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市井巷陌,履见匠心

发布时间:2025-01-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1月11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绵阳”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绵阳市花荄镇,与绵阳市安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花荄镇文星社区居委会联合开展了面向文星社区及周边的“工匠集市”预调研,深入街头巷尾,挖掘辖区内的传统匠人,看见他们于剪刀、针线、钉锤中的无声坚守。

  “社区里有修鞋比较厉害的师傅吗?”队员们一路走访,最终被群众们的呼声指引到街角一把橙白色阳伞下。伞下一条旧长凳,几只小木椅,一台钉鞋机,地上散落着几样工具,这就是廖阿姨的修鞋摊。


修鞋摊全貌 钟雪允摄

“我就是喜欢这个行业”

  谈及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廖阿姨说自己原来是裁缝,婆婆心疼她经常加班到半夜两三点,便把自己修鞋的手艺传给了她,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她坚定地说:“我就是喜欢这个行业”。

  廖阿姨认为,小小的修鞋铺是她去看广阔的世界,认识各种各样人的一个窗口。而她驻扎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用自己的技艺为人们带去便利。“手艺不好给人家补撇了没法穿,手艺好补出来就看不到”,说到这里,阿姨带了点腼腆,“所以我生意一直还是比较好。”

  在各行生意普遍不景气、传统手工行业陷入困境的今天,廖阿姨一上午有时竟可以接待三五十位顾客。除了过硬的手艺,敢于让利、追求品质也是阿姨向队员们透露的秘诀——为了保证鞋油、鞋垫的品质过关,阿姨毅然舍弃线上购物的便捷性,坚持选择自己去外地找货、选货、拉货,即使每件商品利润只有几毛也乐此不疲,这才得以在片区打出名气。


擦鞋 尚静文摄

“嗯,坚持”

  三十多年的时光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铺面拆迁之后,廖阿姨在这处街角搭起了摊位,每天还要接送孙儿孙女上下学,只能上午出摊。即使客人已经不算少,现在的收入却也只能维持生计。谈到这些问题,阿姨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没得法嘛”。

  廖阿姨也曾有许多放弃的念头盘旋心中,“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呢?”——她思索了片刻,像曾经无数次一样咬咬牙,说:“嗯,还是坚持。”为了这份坚持,她每天清晨六点钟就准时起床,钉鞋机也已经换了5台。这份坚持还要持续多久呢?廖阿姨说:“好多人问我,你不做了我们去哪里补嘛?我想,我还这么年轻,我还可以做好多年去了嘛!”


队员采访 李清摄

“不要钱”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无数四川人民心头的一道疤,也在廖阿姨心上刻了一道痕。震后第一时间,她随丈夫的车队深入震中发放物资,巨石在她身后滚落,令她感慨万千。如今回想起当时房倒屋塌的场景和铺子对面成片的帐篷,廖阿姨还直言想掉眼泪。她回忆到:“那些兵娃子,你想嘛,看到惨得很,有些鞋底都穿落了,我说做点善事帮下他们。他们当时走到我这来,我补好了给他们说:‘不要钱,你们都在为我们灾区支援,不存在,我也献点爱心。’”


队员采访 李清摄

“我过得潇洒”

  “您觉得您在这个行业坚持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这次,廖阿姨不带一点犹豫,她说——“我过得潇洒。”

  大家这才想起,无论多么辛酸的经历,阿姨总是笑着讲述的。在廖阿姨的眼中,在五十多的年纪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在针线、胶水与铁锤间编织出鞋子的新生,是一种潇洒;在一次次俯身弯腰的擦拭中获得尊重、结识朋友,是一种潇洒;抵抗一路上偶遇的所有坎坷、辛劳,持续到现在并将延续至未来的坚守,也是一种潇洒……

  处于闹市、自有天地。小小的修鞋摊里,有生活和理想间的微妙平衡,也有藏于缝补中的乐观豁达的处世哲学。


队员采访 李清摄

  于喧嚣中守望、于平凡中不凡。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廖阿姨的故事只是千万传统手艺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无声的坚守,诠释着匠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他们也正如一颗颗螺丝钉,共同支撑着辖区的温馨与安宁。

作者:钟雪允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市井巷陌,履见匠心
  • 市井巷陌,履见匠心
  •  2025年1月11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绵阳”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绵阳市花荄镇,与绵阳市安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花
  • 01-13
  •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信”社区开展“循先辈足迹,传不朽精神”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信”社区开展“分类先锋,假期环保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自信”社区“电气之光”实践团开展“电气赋能船舶,创新驱动就业”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安财大师生走进徽商银行蚌埠分行:探寻金融创新与人才培养之路
  • 机电工程学院红色精神实践队前往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 “自信”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暖人心,青春担当绽光彩”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