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在一些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传统方言的使用频率正在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思考。为深入了解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并探索如何做到既可以广泛推广普通话,又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方言的方法,一支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三下乡”团队——边疆行知实践队于7月8日至7月10日,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凭祥镇,在当地开展了一次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方言保护传承和普通话推广情况的研究调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方言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不同民族间情感联系和文化交流的一种纽带。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还有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这一情况的产生不仅会造成中国民族文化的损失,更会破坏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重的政策,边疆行知实践队积极响应和组织了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并希望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凭祥市凭祥镇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方言传承与变化的原因,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寻找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办法。
凭祥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与越南接壤,被誉为“中国南大门”,还是中国通往越南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其中的凭祥镇包括前进村、连全村、柳班村等五个行政村和北大社区、南大社区等五个社区,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在凭祥镇的前进村(大弯弓屯)、连全村(弄全屯)、柳班村(板班屯)开展。前进村大弯弓屯以白话为主,连全村、柳班村以壮话为主。
在团队成员的观察了解中,发现村子里主要是老爷爷老奶奶和小朋友,青壮年人相对较少。据了解,这是因为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就业机会,大多选择在外地工作,所以留在村内的相对较少。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和凭祥镇居民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吴慧琪 供图
为了从不同方面更好地了解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团队成员来到了柳班村。柳班村是当地的一个边境互市点,与对外贸易有着较大的关联,传统方言以壮话为主,也使用白话(粤语)。在团队成员和当地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当谈到对普通话的看法时,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孩子多学普通话”,“普通话的用处比方言大”。可见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影响之大。此外,团队还发现,村民对于越南语和英语这两门外语有着较高的认同度。这是因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越南语对发展外贸出口经济有很大帮助,因此很多村民都看好越南语。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学好英语对以后的对外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谈论到壮语和白话(粤语)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时,村民们表示,家中年轻一代小时候都能熟练掌握,但是长大了外出工作之后,脱离了这个语言环境,不经常用,也就慢慢地不熟练了。对此,他们一般选择任其自然发展。由此可见,壮语和白话在与外贸经济有紧密联系的村镇地区,在受重视程度上不如越南语和英语。
图为团队成员与凭祥镇居民了解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吴慧琪 供图
在更进一步了解当地方言和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在采访柳班村的村民后,了解到当地政府为加大普通话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普通话真正地走进乡村,来提升村民的语言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多次深入村镇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此背景下,传统地方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发生了新变化。在访问柳班村板班屯的一位村民时,团队成员问到“参加普通话培训有什么感受”时,他说:“参加这个政府组织的普通话培训,普通话会讲得多一点,但是讲得不准确,会有口音。讲普通话可以和我的孙子说点话,方便一点。”在问到“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对说方言有什么影响”时,他回答:“有,那肯定有。就是村里面这些小孩子说普通话多了,去学校都说普通话,就不懂得说土话(壮话)了。大人,像这些在村子里面的老人,影响就不大,该说方言还是说方言。就是年轻人说得少了,特别是小孩,有一些听得懂,但就是不懂说了。”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凭祥镇柳班村村民。吴慧琪 供图
在团队成员对凭祥镇的几个村子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并和村民进行交流采访的过程和结果来看,经过边疆行知实践队成员们共同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出以下三个关于“传统方言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普通话则呈上升趋势”这一变化的因素:一是教育不断普及和发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校接受了普通话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二是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近年来,凭祥市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由于工作需要和语言环境改变,传统方言的使用场景减少,许多人在外地工作时逐渐减少了方言的使用。三是现代媒体的快速传播。随着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普通话成为主要的传播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信息多是以普通话为主,这也对方言的使用产生了影响。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认识到影响方言使用和传承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教育普及、外出务工和现代媒体等因素外,还有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团队成员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持和发扬传统方言的独特之处。这需要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充分考虑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要能看得到和挖掘出方言自身的闪光点。其次是如何提高青少年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感。这就需要加强传统方言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将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与传统方言的闪关点相结合、相融合,让青少年在轻松又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传承方言。
回顾这几天的调研,想起的都是村民们朴实灿烂的笑脸,听到的都是村民们讲的特色方言,感受到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还有村民们满满的热情与善意。
图为社区工作者与团队成员的合影。吴慧琪 供图
总的来说,本次“三下乡”活动让边疆行知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凭祥镇方言的使用现状,同时也看到了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希望与契机。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和探索,团队更加坚定了实现方言保护与推广普通话并重的信念和决心。展望未来,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关注方言保护与传承,并坚持探索与实践,为探寻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并举之路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最后,非常感谢凭祥村村民,还有凭祥村的社区工作者们对本次边疆行知实践队实地调研活动的信任与支持!(通讯员 吴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