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南大学普韵湘西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25日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了第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8月25日早,团队成员前往十八洞景区,按计划,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访组和宣传组,两组成员分头行动。开始了对十八洞景区工作人员、商铺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等不同对象的采访以及工作常用语普通话手卡的宣传工作。
蔡林潞、张佳欣、高雅婷、李佳彤四位成员为采访组,在采访景区工作人员时,景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说明,他们在工作中与游客交流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高,需要调用关于普通话的日常用语进而与大家更好地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十八洞村脱贫攻艰成果不断丰硕,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对于当地的旅游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且工作人员表示,景区内普通话的使用需要有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
在采访景区多为讲解员的过程中,其中一位讲解员姐姐向我们介绍了她的普通话学习过程。她是土生土长的18栋村苗族人,从小在家中会说的是苗语,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了汉语,她说:“我觉得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这是有一门学问的”。另一位讲解员姐姐认为自己的普通话发音还不够标准,在日常与游客交流时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但是发音还存在一些问题,她希望自己日后的普通话水平能够熟练且标准。
团队成员继续深入村内,在乘坐到达村部的大巴时,与售票员姐姐开展了简单的访谈,售票员姐姐说普通话在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地苗语方言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继承。因此,苗语方言的保护也不容忽视,二者应当平衡发展,在保护好口口相传的苗语的同时,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售票员姐姐也配合我们,使用普通话和苗语方言录制了售票时的常用语音频。(如下)遇到了村内的商铺从业人员,当向他们提到有关普通话的重要性时,他们不仅认为这有助于其的日常交易及人际交往,还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前往十八洞景区。但同时,由于自身是苗族的原因,他们认为苗族本土方言——苗语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成员到达十八洞村的梨子寨,见到了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石大姐。成员们与石大姐热情交流,相谈甚欢。深刻地感受到了十八洞村脱贫攻坚为当地文旅发展带动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上的巨大作用。
车宇洋、刘玮曼、卓婧三位成员为宣传组,通过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十八洞村景区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运用情况,包括游客中心的负责人、农产品供销合作社的售货员以及景区内餐厅的服务员。
在与农产品供销合作社售货员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牛肉干、猕猴桃汁、艾叶饼等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十八洞村也踏上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绿色农产品的致富之路。随后,利用团队前期制作的普通话知识宣传卡,团队成员讲解了当地群众在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在充分调动已有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团队成员为售货员耐心地纠正了读音中hu-fu不分的问题,并强调了在与游客交流中采用标准普通话的重要性。讲解结束后,售货员表示获益颇丰,并提出在当地推广普通话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普韵湘西社会实践团队扎根乡土,与湘西人民热情对话,以推广普通话为桥梁,为促进当地文化交流、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