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 年 8 月 19日,西安工程大学赴甘肃酒泉“触摸航天脉搏,领悟飞天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学习访问。
当实践团成员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心中的圣地,760多名曾经工作在此的航天工作者长眠此地。在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中,有一座墓碑最为独特,碑前一颗小榆树傲风而立。时间回到1965年,一次大型试验任务中,四辆加注车在汽车的牵引下驶向库房边上的戈壁滩处理剩余液氧。一名操作手在泄除液氧时,因意外着火,引燃了旁边的一簇骆驼刺,当即燃起大火,年仅24岁的王来立即跑过来营救,两人瞬间都变成了火人。危急关头,他首先想到的身旁的同事和设备安全,他不顾一切拼命地把同事的衣服扒下来,凭着最后一口气,向着远离同事和设备的方向跑去。同事得救了,而他却在液氧分子的包裹中,成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10米……20米……烈火在他的身上熊熊燃烧……,他成了一个火人,还摇摇晃晃地向前跑着。一步,两步,他倒下了,身后的戈壁滩留下了38只焦黑的脚印。
(图为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听到这里,实践团成员被这种不畏生死的英勇气概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所震撼,眼眶被眼泪包裹。想起外国人曾经的评价“中国似乎总是被少数人保护的很好”这让成员想起来前几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喀喇昆仑那场英勇战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五位战士遵循国际公约,坚决不开第一枪,守卫边疆安全、捍卫领土完整。这样的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他们背后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正是航天精神的内涵。
(图为东风革命烈士英名墙)
走出革命烈士陵园,踩上在这大西北中无处不见的黄沙,当实践团成员看到一步步踩出的脚印和骆驼刺的时候,不禁想起王来战士留在戈壁滩上38只脚印,这更是数十年来无数扎根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军人和科学家在一穷二白年代里从无到有、步履维艰的中国航天历程。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并没有成为他们前进的阻碍。相反,就是在这漫天黄沙中孕育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队、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成为难以想象的力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类任何伟大壮举,都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把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写入了浩瀚太空、凝结成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此刻实践团成员才真正了解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日常生活应该践行的品质。作为党员,作为团员,都应该在国家和党需要我们的时候冲在第一线,对事严谨认真、对人真诚有礼、尊重自然、崇尚科学。
酒泉航天精神,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不断前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应该继续发扬酒泉航天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突破技术瓶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走出烈士陵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