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艺涵)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南通大生纱厂与南通博物苑。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南通实践团队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杰出企业家的精神风貌。
一个工业文明的璀璨明珠南通大生纱厂,这座由清未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895年创办的纺织企业,不仅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摇篮,更是中国工业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大生纱厂,团队成员首先被其厚重的历史底蕴所震撼。厂房、钟楼、码头,每一处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诉说着张謇实业救国的伟大壮举。
在大生纱厂,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大生码头、钟楼以及南通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南辽独立支部纪念地”纪念碑。大生码头见证了南通纺织业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而钟楼则仿佛一位时间老人,默默记录着企业的兴衰起伏。大生纱厂的成功创办,不仅奠定了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础,更激发了民族工业的勃勃生机。
图为南通博物苑张謇人物像。毛艺涵 供图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同时,还积极倡导教育、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展现了其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
如果说大生纱厂是工业文明的实物见证,那么南通博物苑则是这段历史的精神殿堂。实践团队来到了南通博物院,这座由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更承载了张謇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深切期望。
走进博物苑,团队成员首先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中馆、南馆、北馆以及张謇的故居—濠南别业,共同构成了博物苑的历史保护区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濠南别业。毛艺涵 供图
在濠南别业,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张謇的生平展览,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展览中,团队成员看到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过程,以及他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慈善家。他将自己从实业中获得的收入,大量用于兴办教育、医疗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这种“兼济天下”的情怀,让团队成员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博物苑的展厅里,团队成员还看到了大生亨利织机等珍贵的历史实物。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张謇实施“棉铁主义”抱负的坚定信念,更展示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站在这些展品前,团队成员仿佛能够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和历史的回音,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奋斗与激情。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实业救国”的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毅然放弃仕途,回乡创办实业,以图振兴民族工业。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更成为了团队成员新时代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濠南别业。毛艺涵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并强调当代企业家要学习张謇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团队成员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南通博物苑合影。毛艺涵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