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迹邹堂——广东财经大学突击队以创意文旅赋能古村焕新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7月22至26日,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揭阳市地都镇,延续其文旅振兴的助力之旅。在这片古朴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广财学子们借文旅传媒之力,展古村风韵,促旅游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民带领下走访梨园并绘制导览图 (广东财经大学 李想 摄)
 
    此前,实践团队已进行了四次深入实践,确立了“旅游+特色产业+文化教育”三者融合的工作思路。团队搭建了邹堂首个线上小程序“古村焕彩”与首个文创IP“邹堂龙”,设计了1条串联三村的旅游路线,打造并落地了18款文创产品,拍摄了首支文旅宣传片《印象邹堂·上篇》,广受好评。同时实践项目获评揭阳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品牌大赛大学生乡村振兴项目组一等奖。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民带领下走访梨园并绘制导览图 (广东财经大学 吴欣盈 摄)
 
探索邹堂魅力——以地图呈现梨园风光
     邹堂梨花是地都镇的一张名片,每年盛花期都会吸引众多游客。7月22日,实践团的脚步踏入了风景如画的地都梨园。团队成员在前期梨花节策划的基础上,绘制梨园导览图,旨在以“文旅+产业”为契机引领游客深入探索梨园好风光。团队成员们手持智能设备,穿梭于梨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先进的科技软件进行定点拍照标记。从硕果累累的梨园,到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每一处地标都被精准定位,并转化为数字坐标,为后续制作详细、直观的旅游地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邹堂古韵——以镜头记录岁月变迁
    保护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发展。7月23日至7月26日,团队成员在地都镇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深入钱后村与南陇村两村古村落,描绘被岁月雕琢的点点痕迹。从庄严肃穆的西来古寺,到波光粼粼的南陇水库,再到独具特色的三璧联建筑,他们走遍了大大小小二十余个景点,用镜头捕捉着古村的每一寸美好,邹堂郑氏宗亲联谊会理事郑周盛同志也为团队成员对各个景点进行深厚历史底蕴的生动讲解,为制作《印象邹堂·下篇》宣传视频和打造第二代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在感受古村独特魅力的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了保护与传承古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表示,这些古老的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只有用心去呵护、去传承古村落,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后人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嵌瓷 (广东财经大学 王钰菁 摄)
 
关注邹堂发展——以交流明晰发展思路
    团队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地都镇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实践期间,地都镇党委书记黄炜,党委副书记、镇长林泽龙与项目团队及指导老师座谈,听取团队前期实践开展情况、取得成果、本期实践计划,就共同关注的具体工作深入交流。黄炜对团队成员投身“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返乡助力乡村振兴表示赞赏,对团队前期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介绍了地都镇文旅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找准自身所学与当地发展所需的切入点,在三年结对期内持续推进“古村焕彩”项目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为推动邹堂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及指导老师与地都团委书记、企业家合影 (广东财经大学 吴欣盈 摄
 
    在古朴与现代交织的邹堂古村,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以创意文旅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镜头下,古村风韵得以定格;座谈中,发展蓝图徐徐展开。广财学子们以青春之名,为古村注入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未来,团队成员将持续聚焦地都镇的文旅发展,整合并联动当地资源,制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策略,精心策划个性化旅行线路以及创意开发配套衍生品,设计相关的旅游地图和文创产品,让古村落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作者: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实干笃行,奋起担当。为了深入贯彻,积累基层实践经验,“筑梦寻光“实践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
  • 09-01
  •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揭秘数字伦理,守护校园信息安全
  • 遵义医科大学:以青春之名,赴诗画绥阳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