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践队赴罗源开展中国鲎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践队赴罗源开展中国鲎科普活动

  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实践队:林学院“绿树盈罗源,碧波藏富饶”实践队

  共筑生命之舟——中国鲎科普活动启动

  为积极响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号召,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8月28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张玮尹、陈宇老师带领林学院“绿树盈罗源,碧波藏富饶”实践队,赴福建省洋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鲎人工养殖基地,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国鲎保护的科普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中国鲎这一濒危物种的认识,增进对海洋生物养殖技术及生态保护工作的理解。

  为鲎发声,为爱行动——探索中国鲎的知识之旅

  中国鲎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被誉为“活化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近年来,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原因,鲎资源急剧减少。此外,鲎的高经济价值导致其面临滥捕滥杀的威胁。因此,加强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在党的引领下,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罗源鉴江镇临海,水质优良,沙场多、贝类资源丰富,这些条件为中国鲎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实践队实地考察了解中国鲎 张江永豪供图

  让“鲎”声音响彻海湾——中国鲎保护科普活动纪实

  活动中,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福建省洋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馆以及人工饲养基地,实地考察了解了中国鲎的人工养殖环境、规模和技术细节。通过基地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与图表、模型、实物展示,向大家详细得介绍了中国鲎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价值以及保护现状,科普了人工繁育技术及其成长历程,特别强调了蜕壳几龄阶段的重要性,让实践队成员对中国鲎的繁育与成长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实践队成员体验捕捉沙蚕 陈善美供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还在基地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沙蚕捕捉过程,这是中国鲎的重要饵料。他们仔细观察饲养基质,寻找沙蚕活动迹象,亲手收集并投放给中国鲎,并且近距离观察了这些海洋生物的摄食过程。这一环节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海洋生物的养殖实践,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态养殖中科学管理与精细操作的重要性。随后,队员们还参与了科普科普会,学习了如何制作标本,并深入了解了中国鲎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价值。

  从科普到实践——活动亮点纷呈

  整个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提问交流,与讲解人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本次科普活动不仅增进了师生们对中国鲎保护工作的认识,也为当地居民普及了相关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参与者对中国鲎的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这一珍贵物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实践队成员捕捞并观察鲎卵 柯燚供图

  保护鲎类,守护家园——活动总结与展望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实践队成员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鲎及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中国鲎保护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福建省洋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开放养殖基地、展示科研成果、传播生态理念,为推动海洋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学院“绿树盈罗源,碧波藏富饶”实践队合照 陈善美供图

  通讯员 刘静 吴明灿

作者:刘静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实干笃行,奋起担当。为了深入贯彻,积累基层实践经验,“筑梦寻光“实践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
  • 09-01
  •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揭秘数字伦理,守护校园信息安全
  • 遵义医科大学:以青春之名,赴诗画绥阳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