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赴韩城古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韩城“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韩城古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进行参观调研,真切感受韩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
上午,实践队员首先来到韩城古城。韩城古城是全国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古城内保存着众多的明清建筑,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明清商业大街,全长近千米,此街也是古城的一条中轴线,把古城分为两部分,东部为文化活动中心,有文庙、城隍庙、九廊庙等;西部为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有县衙大堂、龙门书院、状元祠堂等。街道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充满了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古城内的四合院,作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布局严整,院落敞亮,展现了韩城民居的传统形式。实践队员们学习了韩城古城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了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花椒酸奶等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及发展现状,在感受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与韩城古城门合影【张诗雨摄】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古建筑群。党家村坐落于高塬和泌水河畔之间,北依高塬,南临泌水,东临黄河,西靠梁山,山环水抱,水陆交通便利,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古村寨之一,被称为“东方古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实践队员参观了党家村中众多的明清建筑,如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古井等。这些建筑不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而且充满了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党家村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典范。这些家训包含了孝悌、勤学、和睦、节俭等核心价值,不仅为党家村子孙树立了行为准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践队员还前往家风园里学习了党家村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并现场体验了家训的书法拓印,进一步加深了实践队员对党家村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的理解。

实践队在党家村内学习书法拓印【张诗雨摄】

实践队与党家村门合影【张诗雨摄】
下午,实践队员来到司马迁祠参观学习。司马迁祠是为纪念中国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东临黄河,‌西偎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望芝水长流。实践队员在此学习参观,领略史记文化,体会历史魅力。‌司马迁祠建筑群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展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对地势的巧妙利用。‌祠内有神道、‌牌坊、‌祠院、‌祠墓等,‌神道有九十九级台阶,‌象征着后人对司马迁的敬仰。随着实践队员的深入,神道尽头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刻“高山仰止”四字,寓意司马迁德高如山。立足当下时代,司马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实践队员表示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传承司马迁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在逆境之中桀骜不屈的精神。

实践队与司马迁祠合影【张诗雨摄】
文化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党家村中耕读传家的民风、古城别样有致的风格、司马迁祠崇贤仰圣的风尚。仰望历史星空,脚踏深厚大地,韩城正在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激荡波澜壮阔的万千气象。相信时间队员们定能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以青春之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出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作者:王嘉琛  来源: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王嘉琛 来源: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筑梦正当时 青年赴基层
  •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实干笃行,奋起担当。为了深入贯彻,积累基层实践经验,“筑梦寻光“实践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
  • 09-01
  •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揭秘数字伦理,守护校园信息安全
  • 遵义医科大学:以青春之名,赴诗画绥阳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