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培养广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7月13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韩城“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韩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芝川镇范家庄村和韩城市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追溯红色记忆。
上午,实践队员来到芝川镇范家庄村,参观了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旧址,在讲解员薛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追忆范家庄支部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实践队员了解到,1927年8月初,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张子超从宜川返回韩城,在家乡——芝川镇范家庄秘密地进行党的工作。张子超回到韩城,在农村秘密活动,利用田间劳动之机,给农民讲述政治,宣讲革命道理,于同年10月成立韩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至此,希望的曙光初照韩原,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党旗,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腥风血雨中,第一次飘扬在韩原大地。之后,革命力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显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实践队与党支部合影【张诗雨摄】
实践队员还参观学习了教育基地里展示的范家庄支部革命人物事迹以及还原历史时期起居、生活、开会的物品等内容。参观学习之后,薛老先生诚挚地嘱咐实践队员们:“爱党、爱国是青年人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你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党和人民对你们的殷切嘱托”。

实践队聆听薛老先生讲解党支部【张诗雨摄】

实践队与薛老先生合影【张诗雨摄】
随后,队员们来到韩城市烈士陵园,寻访先辈的热血足迹,感受“巍巍陵园永立,烈士精神永存”的革命情怀。陵园借助自然地势,呈阶梯形,拾级而上,步步登高。一层八十一个台阶,称“八一台”象征八一建军节之意;二层三十四个台阶,称“三四台”,寓意韩城第一次解放为3月14日;三四台的上方是烈士纪念馆一馆,馆内陈列着韩城市双拥模范展板; 一馆的西侧建有英烈纪念墙,正面是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形象浮雕,背面刻着469名英烈的姓名。三层分为四级,每级八个台阶,称“四八台”,示意韩城于1948年第二次解放;四八台的正上方是“烈士纪念塔”,塔高15.7米,傲然挺拔,庄严肃穆,处在陵园的中心位置。在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313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平叛、中印反击战、中越反击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献身烈士的遗像和生平事迹,在此实践队员仿佛看到了先辈们英勇作战的场面,感受到了这穿越时空的伟大革命精神。
实践队与烈士陵园合影【张诗雨摄】
继续深入,可以看到由周恩来同志亲手题字的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正北峭壁之上,雕刻着毛泽东同志的“共产主义是不可抵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至理名言。青山无语,丰碑永存,烈士精神永不泯灭,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将英雄的精神融入民族的血脉,秉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前行。

烈士陵园内纪念塔【张诗雨摄】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领悟到范家庄村革命英烈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也了解到许多诸如张子超等革命先驱的光荣事迹。在风华正茂之际,我们应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滋养、以红色精神为力量之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任务,谱写时代华章。
(作者:王嘉琛 来源: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