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听老兵深情讲述
2024 年 8 月 25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两位令人尊敬的老兵——汪启雄爷爷和张清俊爷爷。他们的故事,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那个特殊时代的光芒,也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军人的坚韧与奉献。
汪启雄爷爷生于 1955 年 12 月,并于1980.6入党。1977 年元月,他怀揣着满腔热血投身军旅,开启了长达七年半的军旅生涯。入伍后,汪爷爷从十一团奔赴西藏阿里,起初是解放军,当了半年后转为武警。当时正处于三警合一的时期,中国人民警察部队、中国人民消防部队、中国人民边防部队统一成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在西藏阿里地区格尔县中队服役期间,汪爷爷参加了县委工作组。除了下乡的经历,汪爷爷还讲述了部队打柴火的故事。夏天煮饭柴火不够,全中队的人都要到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打柴火。上头·给他们派链式拖拉机,绑上大钢丝绳捆在沙包上,拖拉机往前开把柴火拽出来。当时打柴火是为了解决部队随时用材的需要,后来到 80 年以后,配备了汽油,就不用再打柴火,也避免了破坏生态。汪爷爷还分享件趣事,有一次打柴火时蒸馍馍,不注意把高压锅烧了一个洞,六七十公分高的高压锅,越烧越冒气,最后一看有个洞,也不知道馍馍到底蒸熟没蒸熟。
汪爷爷的老家是四川,但他说兵团人没有祖籍,只有国籍。兵团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建设新疆而汇聚在一起。1983 年 10 月,汪爷爷从部队退伍回到十一团。当时兵团组建劳改队,进行严打。汪爷爷回到武装部报好到后,被定为劳改二中队的班长,带领十几个人修监狱,到处砍红柳、柳树盖房子。到了 11 月份,他带领初高中毕业生组成的学生队,当副队长兼会计。后来又根据工作需要,到十一团十连当副指导员。1984 年7月,汪爷爷调回团里。汪启雄爷爷在下乡教育工作队的经历中,不仅要面对饮食和居住条件的巨大挑战,还要适应与不同民族同志一起工作的文化差异。他在藏民的帐篷里,与虱子为伴,吃着不习惯的食物,但他始终没有退缩,坚持完成了任务。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而他在部队打柴火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部队生活的艰辛。为了解决用材问题,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部队的条件逐渐改善,配备了汽油,不再需要打柴火,这也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爷爷现任十一团阿拉尔市城区老年党支部书记,三五九屯垦纪念馆银龄工作室志愿者讲解员,阿拉尔市金色家园什么什么会主任。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团先进工作者。
张清俊爷爷出生于1949年7月。1970年参军,在部队待了五年三个月,直到 1975 年 3 月退役。他当的是陆军902部队,是新建的部队。部队初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物资匮乏,有一年多的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靠种植少量野菜充饥。部队住房也非常简陋,靠自行搭建和利用原有小房子解决居住问题。饮食极为简单,有时甚至食用有毒食物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在部队工作后期,张清俊爷爷面临过大规模猪瘟、猪流感等疫情,他亲自参与防控工作,获得荣誉嘉奖2次并在长春解放军首都大学保送去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他还负责与各地采购人员联系,前往乌鲁木齐等地的生物研究所进行检测。在山上的时候,张清俊爷爷尝试食用野生植物,如巴西野菜、野韭菜等,发现经过烹饪处理后,这些植物不仅可食用,还很美味。尽管有人告诉他某些植物不适合人类食用,经过智慧的运用,满足了战士们的物质需求。
在牧区工作期间,生活条件同样艰苦。由于远离城市,基本没有人烟。日常饮食非常单调,有时候只能依赖打猎获取肉类。为了应对冬季来临前的食物供应,他们在秋季捕捉动物并腌制保存,赶在雪封山之前将肉品运回,以备冬季使用。对于畜牧业工作,张清俊爷爷的感受是平淡而又充满责任感。工作范围广泛,需要自行管理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为在基层工作中,领导往往不能做到事无巨细地指导,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员工独立完成。他始终保持高度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持下去,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职责。
最后,张清俊爷爷对年轻大学生提出了建议: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回报社会,不负父母期望。
在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但正是因为有了像汪启雄爷爷和张清俊爷爷这样的前辈们的付出,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关爱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兵们。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总之,汪启雄爷爷和张清俊爷爷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感动和力量的历史画卷。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奉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的信念。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作者:揭建暄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