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审计大学“永远跟党走”社会实践小分队:红色基因,多元传扬

发布时间:2024-08-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审计大学“永远跟党走”社会实践小分队:红色基因,多元传扬
导语:近日盛夏时节,南京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在“跟党走”精神的指引下,南京审计大学“永远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冒着酷暑深入南京,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遗址的参观学习活动。通过踏访颐和路将军馆、海洋国防教育馆和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拉贝旧居),实践队员们在追寻革命历史足迹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与决心。他们走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馆舍,开始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同时,他们以“红色基因,多元传扬”为主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深入颐和路将军馆、海洋国防教育馆及拉贝旧居等红色地标,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传播之旅。
 
抵达将军馆   王逸飞 摄
将军馆:牢记红色使命
走进将军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斑驳的照片和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历史文物,仿佛将人瞬间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团队成员们在展厅内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凝视着每一张照片,感受到那沉重的历史氛围。在一幅记录南京保卫战的油画前,大家久久驻足,仿佛能听到炮火声在耳边回响,看到将领们在硝烟中挥洒热血,守护家园的坚定身影。
一位团队成员对一份珍藏的抗美援朝日记特别感兴趣。这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心路历程和战地见闻。日记中的文字已经发黄,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坚毅与无畏,仿佛让人看到了将军在冰天雪地中指挥作战的英姿。日记中描述的艰苦条件与将士们的不屈精神,让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
在颐和路将军馆,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将领们为党和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馆内陈列的历史照片和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与和平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
海洋国防教育观: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接下来,实践成员参观了海洋国防教育馆。一进入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海洋生物模型,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参观者进入这个神秘的海洋世界。在海洋生物展区,实践团队成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模型,应有尽有。通过互动显示屏和详细的解说,成员们了解到了每一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参观教育馆 陈晶岚 摄
国防装备展区是南京海洋国防教育馆的一大亮点。这里展出了多种海军装备模型,包括潜艇、驱逐舰、航母等,还有真实的军事装备展示,如鱼雷、深水炸弹等。通过这些展示,成员们了解到海军在保卫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此外,教育馆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海洋国防知识库。学生们通过触摸屏、互动屏等智能设备,可以轻松查询到各类海洋国防相关信息,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红色文化,在科技中绽放新光彩
在探索海洋国防知识的同时,实践团队也没有忘记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使命——传播红色文化。他们发现,南京海洋国防教育馆在展示我国海洋国防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红色文化的元素。通过展示革命先烈在海洋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介绍海军部队在保卫国家海洋权益中的重要作用等,教育馆生动诠释了红色文化在海洋国防领域中的独特价值。
受此启发,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些红色文化,实践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自己在教育馆的所见所闻所感制作成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进行分享。他们运用剪辑软件为视频添加特效、配乐,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邀请专家进行解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在b站发布视频 滕健希 摄
 
 
 
拉贝旧居:历史的镌刻,和平的象征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东侧,坐落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建筑——拉贝故居。这座建筑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静静伫立,守望着过往与未来,对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拉贝,这位在二战期间以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中国民众的国际友人,成为了连接红色文化与国内外外交的一座独特桥梁。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探访拉贝旧居,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内涵,同时探讨红色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价值与意义。
踏入故居大门,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古朴的陈设与泛黄的影像交织,营造出一片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团队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故居中的各个房间,仿佛在追随历史的足迹,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搏上。参观中,团队成员们见到了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贝日记》的复制件。这部日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暴行,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拉贝先生的日记不仅详尽地记录了他亲眼所见的恐怖场景,还为揭露日军暴行提供了真实有力的证据。
 
红色文化与外交桥梁:跨越国界的共鸣
 
在探访过程中,实践团队还注意到了红色文化与外交之间的紧密联系。拉贝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虽然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但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困境时,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携手合作,共同守护人类的尊严和和平。
实践团队认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精神内涵的文化形态,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拉贝故居团队合影 王逸飞 摄
 
 
结语:科技引领未来,红色文化永流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抗日时期那段永不磨灭的红色历史和我国国防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也让他们见证了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明白红色文化的传播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海洋国防和红色文化的发展动态,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海洋强国、传承红色基因而努力奋斗
文字:陈晶岚、张婉旎、赵羽寒、滕健希
图片:张婉旎、王逸飞、吴正
 
作者:陈晶岚 张婉旎 赵羽寒 滕健希 来源:张婉旎 王逸飞 吴正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安中学子三下乡行动:携手关爱农村老人与儿童,共筑温馨家园
  • 广西师大灵动课堂团队:科技改变生活,数字赋能课堂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