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张文慧前往实地考察

团队成员李天晴开展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吴孟颖进行知识宣传
为增进大众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激发大众对环保的责任感,7月21日至8月10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环保守护队”分别在广东东莞、江苏徐州、河北廊坊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环境,普及环保知识。
7月21日,团队成员张文慧对居民丢垃圾的行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考察结果显示,垃圾分类意识在居民中逐渐普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考察期间,团队成员走访了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大部分小区都配备了垃圾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导牌等。然而,经过实地观察,发现部分居民在丢垃圾时仍存在分类不清、随意丢弃的现象。尤其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混合投放上,问题较为突出。张文慧同学认为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正确分类的能力;二是部分居民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由此可知,向大家普及垃圾分类十分重要。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资源回收再利用。举手之劳,却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家园。
7月29日,团队成员李天晴进行了环保主题的问卷调查设计,参考了多方资料后总结出了九个问题,并将其制作成调查问卷,之后各团队成员将其转发到自己的社交帐号上,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的问卷结果,并在24小时后停止收集问卷。共填写61份,其中填写问卷的男女比为3:7;年龄占18-25岁的青年居多;处在北方地区的占多数;超过95%的人认为环境保护非常重要,超过90%的人选择了经常关注或偶尔关注环保方面资讯;在对环保有积极作用的行为方面,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并了解如何进行环保活动;填写问卷的所有人都有采取过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措施;大多数人对于环保政策处在不太了解和了解中间并且认为环保政策有需要加强的方面,即有待提高环保政策的普及度。为此,我们制作了环保宣传海报。
7月31日,团队成员吴孟颖制作了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海报,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宣讲。实践队员针对社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帮助老年人、青壮年、儿童以不同角度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体验垃圾分类操作。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自觉文明行为,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使社区更多的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环保守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