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篇一|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光创科技”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推动产品智能化改造——电子元件系统的设计研发与试验运行
多彩大学生网西安7月26日电(通讯员罗茜)智能化改造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满足现代建筑对于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化的需求。7月19日至25日,在仔细整理总结与分析上了实践活动一阶段市场调研的数据结果后,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光创科技”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针对项目已有发明产品展开了智能化改造活动——即对产品新置入一套简单的电驱元件系统,通过电控系统使产品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及远程调节产品遮光效果等。
可控偏振调光式组合玻璃窗产品的智能化改造总共分为了三大阶段进行:阶段一:电子元件系统的设计研发。7月19日至22日, 实践队成员先就产品智能化改造进行总体设计。经过对元器件类型以及元器件间相互配合运作效果的深入研究,实践队成员们确定了将感光元件-单片机-控制面板-步进电机四种元件连接组成置入产品的电驱系统,形成信号传输-命令生成-电机驱动-旋转偏振片-智能遮光的完整智能化驱动体系。经过材料选购与单片机代码编写,7月22日晚,产品新电驱系统研发已初见成效,四项元件配合运作顺利,系统雏形形成。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连接电驱系统的四项元件。 通讯员 张博文 供图
阶段二:7月23日至24日,实践队成员们将上一阶段完成的电驱系统雏形进行试验运行与优化修改。成员们利用人工光源强度的变换对电驱系统进行室外自然光线变换的模拟,观察电驱系统中感光元件的运行效果以及联动驱动步进电机的旋转效果。随后成员们根据感光元件的敏感程度差误差以及步进电机控制产品偏振片的旋转角度误差等,对电驱系统的各元件进行优化,保证系统在正常运行中可较精确地调剂产品的遮光效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正在试验电驱元件的运行效果。 通讯员 罗茜 供图阶段三:7月25日,电驱系统经过初步研发与优化完善后已能较准确地运行与控制。实践队成员们将以研发完成的电驱系统作为标准,对产品实体模型进行图纸修改与再搭建——推进搭建产品二代智能化实体模型。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正在修改实体模型设计。 通讯员 罗茜 供图
最后,试验运行是确保电子元件系统设计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通过试验运行,可以发现并解决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系统性能,确保智能玻璃窗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
电驱系统作为智能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研发与试验运行的成功,直接关系到整个智能玻璃窗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7月19日至25日,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光创科技”暑期社会实践队所对项目产品在电子元件系统的设计研发与试验运行的研发阶段顺利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了项目发明产品可控偏振调光式组合玻璃窗的智能化改造进程。通过智能化改造,可控偏振调光式组合玻璃窗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光线强度的功能,改善室内采光,同时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成员们将再接再厉,全力推进发明产品的研发,运用自身所识所学为建筑节能与社会减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