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新时代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如果说要选取三个最能代表重庆的地方,我会选择: 朝天门,解放碑,大礼堂。朝天门代表了这座城的起源,因三江交汇而兴,码头文化是这座城市根脉和底色。解放碑代表了这座城的高光,源于抗战时的"精神堡垒"。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首都,是这座城市最为高光的时刻。而大礼堂,则代表了这座城市在改天换地后的浮沉。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作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的身份落成,其后半个多世纪,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浮沉,无数风云人物的命运和这座雄伟的建筑交错。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中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走入礼堂会场的时候,实践团成员们惊讶于其顶部的空旷。舞台其实并不大,整体的规制,其实更像是一个西式的环形歌剧院。舞台上方的龙纹装饰,增添了一种戏台的感觉。或许这就是重庆的大礼堂吧,少了几分帝王之气,亦不像人民大会堂般正襟危坐,多了几分山高雾重的江湖之气,让每一个造访这里的旅人,深深着迷。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不仅有着宏伟的外观,还饱含着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的宏大气概,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