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心振乡,与你“乡”遇实践团队五人来到大兴村党支部,首先他们与党支部领导共同商议共创共建责任书,制定计划,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展开。然后他们参观了村史馆,在村长的引领下了解村基础建设和发展历程以及村革命烈士生平事迹,包括王金超等同志参加的柳南战役、翁圈岭大捷等多场战役。随后团队五人也利用专业知识向村支部讲授国家现方面用新型建筑能源代替老式对环境损耗较大的能源的规模与成就,为村支部初步实现能源更替提供支撑。同时他们向村民普及了能源使用方面的相关安全知识,包括新型环保式燃料的使用安全以及老型煤炭式燃料的科学处理。力求在努力追随二十大生态文明脚步的征程中保证科学与安全。
图为队员与大兴村党支部领导共同商议并签订共创共建责任书。通讯员陈晓晴摄。
图为团队参观村史馆。通讯员曾淼摄。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绿色宣讲,作为一种传播环保理念和实践的活动,对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在这次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次响应二十大的绿色宣讲活动,懂得了如何让绿色宣讲深入人心。首先,我认为绿色宣讲需要从情感上打动人心,我们通过分享如今热点全球变暖的具体实例讲述对我们所造成的损害,让其能感同身受,铭记于心。其次,绿色宣讲需要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们通过结合专业特色,从能源节约等方面讲述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此外,绿色宣讲还应鼓励村民参与和分享,让绿色宣讲传得更远。通过这次绿色宣讲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要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我们需要从情感、行动、持续性和参与度等多个维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只有这样,绿色宣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后,我认为绿色宣讲的成功,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激发行动。我们应鼓励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个人的小小改变,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图为向村民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宣讲活动。通讯员王泽燃摄。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与关切,团队五人来到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村中大多数家庭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多是老弱妇孺。由于当地师资教育落后,不少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会遇见有很多困难,团队五人随即决定向他们提供帮助。他们对当地的文化、教育资源、经济状况做了充分了解,根据当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设计了适合的课程内容。并利用了互动式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经过四天的答疑,学生们对当前的知识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在答疑的过程中,团队五人感受到了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农村对教育的重视态度比起城市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的孩子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更好的为家乡做出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潜在力量,实践团队充分重视教育工作,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为队员为因病休学一年的学生补课。通讯员梁欢摄。
在深入乡村过程中,队员们体会到乡村的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上,更在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匮乏。团队到乡村进行了教育、科技、文化等服务,推动了乡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在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实践团队的每个人都体会到了他们的坚韧与热情,队员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服务意识有所提升。这次活动让队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乡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进一步对社会服务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的社会责任多了更多思考。
图为“砼”心振乡,与你“乡”遇实践团队合照。通讯员曹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