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宁波市绿梅社区 启智数理海洋,育梦助力双减

发布时间:2024-08-1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炎炎夏日,绿梅社区迎来了一股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学习风潮。8月5日至10日,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理探航,育梦双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积极姿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数学科普公益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段难忘的数学之旅。此次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课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强调思维的培养,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热情,让数学的迷人魅力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逐渐萌发。

探索数学文化,激发无限兴趣
课程伊始,“小老师”周榆丰引领孩子们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数学历史探索之旅。小周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了从古代文明中的计数方法到现代数学理论的辉煌历程,令同学们仿佛亲身经历了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这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与此同时,陈洁雯则是沿着寻觅浙江数学家的足迹,从苏步青、钱学森和陈建功三位数学家的故乡出发,引导大家去了解这些杰出的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并深刻感悟他们的精神风貌。

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同样聚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团队成员郑佳涵结合自身丰富的学习经验,向孩子们传授了数学学习中的优秀习惯、高效方法以及应对挑战的宝贵经验。他强调了在学习数学时应该遵循的五大原则:“夯实基础、熟记公式、勤于思考、细致审题、及时反思”。叶博特则将解析数学问题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步骤:“明确目标、选择方法、利用资源”,帮助同学们系统性地掌握数学学习的通用策略。这些实用的技巧培养,为学生们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迪数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数理探航”实践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徐凯文、吕婕、厉心怡、陈心如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领学生们从多元视角和深度层次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探究》、《数学美学与比例的奥秘》、《几何思维的神奇之旅》、《植树问题引发的思考》,均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鼓励同学们以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这一过程显著增强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趣味课堂添彩,揭秘数学魅力
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课程中特别设计了数学趣味环节。王芊愉以刘谦先生的经典魔术《守岁共此时》为灵感源泉,巧妙地将变幻莫测的魔术艺术与严密的数学逻辑相结合。同学们在课堂上化身为小魔术师与数学侦探,共同探索魔术背后的数学之谜——约瑟夫问题。这堂课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魔术的奇妙乐趣和惊喜,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宗旨。

安全教育并行,守护成长之路
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之余,课程不忘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团队成员詹依琳精心策划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她通过案例分享和自救技巧的现场演示,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溺水的严重性,并熟练掌握了自救与互救的关键技能;王毓妍则聚焦于当前的网络安全挑战,通过互动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如何识别网络谣言、保护个人隐私以及安全上网的实用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此次“数理探航,育梦双减”数学科普公益课程,不仅是对国家“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的一次勇敢尝试。不仅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高质量学习资源和平台,也在促进教育理念的刷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团队彰显了新时代师范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活力,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来北往,岁月留痕——记红色基地调研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