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助医疗,编织温情健康守护网
7月15日,为加速团队成员对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融入,省中医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医疗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会上,医院工作人员以医院概览为引,深入浅出地传授了日常医疗常识,细致阐述了志愿服务的工作范畴与操作要点,同时阐述了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团队成员对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置身于陌生的医疗环境,面对复杂的就诊流程与未知的检查结果,患者心中难免泛起无助的涟漪,尤其是那些独自前来的老年群体,智能设备的操作障碍、身体上的不便以及医院内错综复杂的布局,更让他们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在这关键时刻,团队成员如同温暖的灯塔,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亮了患者的就医之路。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的导诊导医服务,引领患者顺畅穿越就医的迷雾,同时细心地为患者普及健康小知识;面对人工缴费窗口前的拥挤与纷扰,团队成员化身为秩序的守护者,协助值班护士有效分流人群,维护着现场的井然有序;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孤独无助的患者,团队成员主动伸出援手,提供一对一的陪诊服务,从挂号到就诊,从检查到取药,每一步都陪伴在侧;面对智能自助设备的普及,部分老年群体因操作不熟练而感到困扰,化身为耐心的“智慧向导”,用他们年轻而热情的心,一步步引导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医疗带来的便利。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就诊患者签到取药。彭雅美 供图
“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了,小姑娘!没有你,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折腾呢。”一位老奶奶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成功签到并取到就诊票后,紧紧拉着团队成员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场景,正是门诊志愿服务温馨一隅的缩影。本次江苏省中医院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团队每天参与志服务10余人,每天接待人次200人,为医院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团队成员彭雅美表示:“作为一名医院引导员,我很开心自己一个细微的咨询、一次耐心的指引,能为患者节省宝贵的就诊时间,提升他们的就医体验。”
志愿进社,区共同筑梦“巷”往的生活
7月25日,正值盛夏大暑之时,古谚“冬病夏治”,团队依托深厚的药理知识底蕴,精选了豆蔻、丁香、白芷、细辛等天然中药材,这些瑰宝均具备化湿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在省中医院专家胡丹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精心筹备了一场“香艾一夏,巧手做香囊”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并在秦淮乌衣巷社区展开。团队携手乌衣巷社区的老人与孩子们,精心挑选药材、细致称量配比,填充每一份香料。尽管孩子们的手法略显稚嫩,但确是十分地认真与专注。制作好的香囊除了分发给了社区的老人孩子外,团队成员也将剩余的香囊赠送给了夫子庙街道的环卫工人,希望在这炎炎的夏日能体会到志愿者带来的关怀与爱心。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老人和孩子们介绍香囊知识。顾杨供图
团队成员们还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交谈,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居民构成、日常活动及设施分布等,尤其探讨社区中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这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尤其是独居或者空巢的高龄老人,一定要确认他们的安全,门敲不开要接着敲,电话打不通就要接着打,直到联系上才行。”乌衣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在慰问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带着热情的笑容与老人们唠家常、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暖心的叮嘱老人们注意身体健康,注意平时生活用水用电安全以及防暑避暑。老人们对团队成员们的爱心举动也纷纷表示感激:辛苦你们啊!这么热的天还跑来关心我们,真正该注意避暑的应该是你们呐......”针对独居、空巢老人,团队成员们尤为上心,分组深入探访300余家75周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其中老党员家庭60余家。同时,团队成员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社区电话连线每位高龄独居者,确保安全无虞,为社区编织了一张紧密的安心网,让爱与关怀无处不在。团队成员顾杨表示:“这次再次来到乌衣巷社区给老人们送去暑期慰问,当有的老人认出我还是之前来看他们的那个小姑娘的时候,我突然就领悟到了志愿服务带给我们的精神富足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上门慰问独居老人。万佳祺供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医院和社区的基层工作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与支持,也增加了医院和社区的联动,用香囊医药知识切实惠及服务于百姓群体,得到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与赞赏。同时团队成员们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切实体会了“志愿者”的深层含义。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生将自我服务于社会的“练兵场”,又是厚植人民情怀的“大课堂”。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将持续充分利用课余时光,广泛动员我校青年学生,提供常态化服务,暑期集结党员学生力量,在帮扶老人、关爱儿童等基层一线,开展集中性志愿服务项目,彰显南工大青年力量,践行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