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出游最珍贵行囊。它如清风、暖阳、繁星,是对文化、自然、他人的尊重关怀。在异乡,我们的举动代表家乡。让我们怀揣文明之心,以文明姿态行为出游,成传播使者,载满硕果,因文明相伴才美妙。近日,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德礼”LUT实践团赴江西丰城孙渡街道三溪杜家村展开实地宣传文明出游活动。
图为“德礼”LUT实践团集体照。 薛银摄
青春之旅,文明先行
实践前的准备阶段中,实践团成员先进行三次线上培训文明出游小知识点,集体再制作宣传文明出游小知识PPT、文明宣传语牌。为更好地因材施教,实践团成员计划上门讲解科普文明出游小知识。
活动伊始,实践团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满怀热忱地开启了上门讲解文明出游小知识的行动。实践团率先踏入一户青年的家中,成员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大家齐心协力一同举起精心制作的宣传语牌,上面写着醒目的文明出游标语。随后,耐心而详细地向他们讲解文明出游的理念,诸如“在景区要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刻字,因为每一处设施都是公共资源,随意破坏会影响后续游客的使用和景区的整体美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冒犯当地居民,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获得独特而美好的旅行体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青年一同举宣传语牌。 于济鸣摄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马不停蹄地前往村里的大型超市开展文明出游小知识的宣传工作。实践团成员先是通过亲切友好的交流,与超市老板像朋友般交谈,深入了解她对于文明出游的看法和认知。当得知老板对“遵守景区秩序,不插队加塞”这方面的知识有所忽视时,实践团成员便耐心地为其解释,告诉老板,插队加塞这种行为看似只是节省了自己的一点时间,却不仅影响他人游玩体验,让他人的心情变得糟糕,还破坏了公共秩序,造成混乱和不公平。对于老板遗漏的“出行时注意保护环境,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这一知识,实践团成员更是通过列举一些因乱扔垃圾导致景区环境污染的案例,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其重要性。比如某著名海滩因为游客乱扔垃圾,导致原本清澈的海水变得污浊,美丽的沙滩布满垃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通过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案例,让老板深刻认识到文明出游中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以便能够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地为其讲解文明出游的相关小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超市老板交流沟通文明出游。 于济鸣摄
图为超市老板根据实践团成员讲解的文明出游小知识做好笔记。 于济鸣摄
桑榆暮景,文明相伴
因乡村留守老人居多,实践团成员在完成之前的宣传工作后,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老人家中展开宣传文明出游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里老年人宣传文明出游。 于济鸣摄
在开展宣传活动的路上,实践团成员偶遇了一群正在路边谈笑的老年人。成员们没有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定先加入他们的聊天,就如同打入内部一般,以便更好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从而更有效地讲解文明出游的小知识。实践团成员们带着亲切的笑容,自然地融入到老人们的圈子里。他们先是倾听老人们讲述村里的家长里短,时不时插上几句温暖的话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与友善。等到气氛越发融洽,实践团成员们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文明出游。他们耐心地向老人们解释:“爷爷奶奶们,文明出游就是出去游玩的时候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说,要是跟旅行团出去,得按时集合,不能让一车人等咱一个,这就是守时的文明。”老人们纷纷点头,实践团成员接着说:“到了景区,不能随地吐痰,那多不卫生呀。还有,不能随便折花摘草,那些花草树木都是让大家一起欣赏的。”为了让老人们更好理解,成员们还举了一些例子,“就像咱们村头那棵老槐树,大家都爱护它,它才能一直好好的,要是都去破坏,就看不到啦。”说到这,老人们深有感触。实践团成员继续讲解:“另外,买东西的时候也要文明有礼貌,不能跟人家摊主争吵。”通过这样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方式,老人们对文明出游的小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里老年人科普文明出游小知识。 于济鸣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中老年人一同高举宣传语牌。 于济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