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脚步悄然临近,安徽农业大学的“立夏迎小满”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金寨县南溪镇的征途。这不仅是一次三下乡,更是一场深度探索乡村文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实践之旅。
大别山深处的静谧时光:夏清沧海桑田民宿 抵达金寨县的第一天,实践团成员们便被大别山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山脚下的夏清沧海桑田民宿。这家民宿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温馨的服务,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民宿的外观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青砖黛瓦间透露出古朴的气息,而内部装潢则充满了现代感与舒适感。实践团成员们一踏入民宿,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民宿负责人吴女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带领大家参观了整个民宿。
“我们民宿的设计理念是回归自然,享受生活。我们希望每一位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放松。”吴女士介绍道。她详细讲述了民宿从选址、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以及民宿如何结合当地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体验活动,如徒步登山、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在采访中,吴女士还分享了自己对于乡村民宿发展的看法:“乡村民宿不仅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是传播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乡村。”
图为实践团部分成员在夏清沧海桑田民宿参观。李奇璟 供图
丁埠村酒厂:酒香四溢的传统与创新 离开夏清沧海桑田民宿后,实践团一行驱车前往了丁埠村酒厂。一进入酒厂,一股浓郁的酒香便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酒厂负责人李女士早已等候多时,她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了酒厂的各个生产车间。
在发酵车间里,一排排巨大的发酵罐整齐排列,里面正在进行着神秘的发酵过程。李女士介绍道:“我们的酒采用传统工艺酿造,从选料、蒸煮、发酵到蒸馏、陈酿,每一步都严格把关,确保酒的品质。”她还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观察酒液的颜色、闻其香气来判断酒的发酵程度。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灌装车间。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一瓶瓶精美的酒如何从生产线上诞生。李女士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比如,我们推出了多款适合年轻人口味的果酒和气泡酒,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在采访中,李女士谈到了酒厂的经营现状和未来规划:“虽然近年来受疫情影响,酒厂的生意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我们始终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将继续坚持传统工艺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图为负责人在为实践团讲解。李奇璟 供图
南溪镇缫丝厂: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南溪镇缫丝厂。一进入厂区,他们便被眼前忙碌的景象所吸引。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根根雪白的蚕茧抽成细长的蚕丝。
缫丝厂负责人李厂长向大家介绍了缫丝厂的历史和现状:“我们缫丝厂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丝绸文化。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她带领大家参观了整个生产流程,从蚕茧的挑选、煮茧、缫丝到后续的整理、染色等环节都一一进行了介绍。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被丝绸的细腻与光泽所震撼。他们纷纷表示:“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丝绸的介绍,现在亲眼看到它的生产过程,真的感到非常震撼和自豪。”
李厂长还向大家介绍了丝绸在当地的应用和市场前景:“丝绸不仅是一种高档的纺织品材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我们正在努力拓展丝绸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渠道,构建’桑园基地+规模养殖+高品质丝绸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丝绸文化。”
图为实践团参观南溪镇缫丝厂,负责人在为团队成员讲解。李奇璟 供图
结语:青春在乡村绽放 随着夕阳西下,安徽农业大学“立夏迎小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行程也接近了尾声。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深入乡村、走进企业、体验文化,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更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看到了乡村民宿的兴起为乡村经济注入的新活力,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带来的创新力量,体会到了丝绸文化在乡村传承中的独特魅力。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难忘的回忆。
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的发展变化,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正如他们所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在乡村这片热土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通讯员 张家乐 王湘 李奇璟 季文静 刘星雨 徐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