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陆佳蕾)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实践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扩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2024年7月-8月,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开展“争做河小青,护河我践行”青年志愿者巡河护河行动,让青年志愿者深入感受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凝聚保护河流的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良好氛围。
活动伊始,经济与管理学院就组织安排、活动形式、分工细则、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本次活动主要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家乡巡河护河行动,由青年志愿者带领同学、朋友、家人以及社区人员进行。
河畔的垃圾分布广泛,为了提高清理效率青年志愿者们事先对清理区域进行了划分。将河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安排了人员进行负责。此外,还对每个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了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清理。
在清理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化身为“护河使者”,手持垃圾袋和钳子等清洁工具,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次行动。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挖掘和收集,有的负责分类和运输,还有的进行指导,沿着蜿蜒的河道周边进行,开展着地毯式清扫行动。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一次次弯腰、抬手,有条不紊的清理大河两岸的垃圾,不管是藏在石头下面的白色垃圾,还是丢弃在木板上的塑料瓶,全部“收入囊中”统统不放过,并且还特别注意对塑料袋、玻璃碎片、塑料瓶等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收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接着,青年志愿者们沿着河畔仔细观水质,水流情况,查看河岸是否有明显的垃圾堆积和污水排放问题,一旦发现,立即弯腰拾起,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
最后,清理出来的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处理。青年志愿者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忙碌的身影在烈日下显得格外醒目,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热情丝毫不减,眼神中凝聚着坚定与执着,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通过垃圾分类,大家不仅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这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在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河道周边、步道变得焕然一新,江水也显得更加清澈。
在开展家乡巡河护河行动的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泰州京泰路街道河长办、泰和社区以及大城小爱公益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保护母亲河、争做河小青”公益课堂,为社区孩子带来一场精彩的河流保护知识科普。通过直观的展示和详尽的解说,孩子们不仅深切领悟到河流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那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晓了当前河流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巨大挑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必定会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意志坚定的河小青。
巡河护河行动,是对家乡生态环境的切实维护与关爱之举。活动让同学们踏上河岸,目睹河流的现状,激发同学们巡河护河,还河流一幅新貌的保护意识。河流,作为大地的血脉,承载着生命的源泉与历史的记忆,然而,现实中的垃圾堆积、污水排放等问题,无疑给这一生命之脉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行动中,每一次弯腰捡起垃圾,每一次为恢复河岸的整洁付出努力,都让同学们深切领悟到保护河流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巡河护河行动与河小青课堂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与实践体系。行动让我们直面现实问题,而课堂则赋予我们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石和方法指引。它们共同激发了同学们内心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环境保护的强烈使命感。
作为家乡的一员,维护家乡的生态平衡、守护河流的健康,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将这种责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影响身边的人。相信只要众人齐心协力,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行动,家乡的河流必将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