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南城建法学院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

发布时间:2024-08-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承革命薪火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8月5号上午前往红旗渠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一、初见红旗渠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途,成员们到达红旗渠纪念馆的大门。站在红旗渠纪念馆前,看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一排大字。那一刻,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背后所包含的伟大精神和深远的影响。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

图为“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合影。侯琪 供图
二、走进纪念馆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将成员们带回了那个年代。从序厅开始,通过干涸历史、太行山壮歌(上下篇)、今日红旗渠等展区,成员们了解到了红旗渠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59年,当时林县(今林州市)遭遇严重干旱,境内河流干涸,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太行山腰修建了一条引漳河水入林县的大型灌溉工程。1966年4月,红旗渠的三条干渠同时竣工;至1969年7月,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完成,形成了完整的灌溉体系。
这些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如何依靠自己的双手,克服重重困难,开凿出这条生命之河。

图为“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参观红旗渠修建过程。侯琪 供图
三、体会红旗渠精神
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那些真实的人物故事。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事迹尤为感人。他带领全县人民,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坚持自力更生,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她的形成、发展和光大的过程,就是林州人民构筑一个又一个进步里程碑的过程。这种支撑林州人民脊梁、融入林州人民血脉、历经岁月积淀和风雨磨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见诸于实践的典范,是林州当之无愧的“立市之本”。

图为“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感悟红旗渠精神。侯琪 供图
四、感悟历史变迁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吃饭的生活状况,解决了约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饮水问题,使54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图为“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感悟历史变迁,侯琪 供图
五、收获与体会
1、深刻认识革命历史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以及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历史的艰辛与伟大。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大义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年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并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2、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增进团队协作与友谊在“三下乡”的活动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默契。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作者:侯琪 来源:自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万寿村的蝶变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模范村落
  • 关爱健康,从“齿”开始
  •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博爱青春实践团围绕“关爱牙齿健康 微笑连心筑爱”主题开展活动。
  • 08-10
  • 振兴“湘”村,“乡”约祁东:湖南工商大学星火下乡队深入祁东县探寻黄花菜产业数字化转型之旅
  •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
  •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深入新农村开展实践研学和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南工商大
  • 08-10
  • 产业深耕乡村沃土,科技绘就振兴新颜
  • 融法于心,普法躬行:乡村法治建设在行动
  • ”感应时代脉搏,领略发展成就“——智链药流创想队社会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