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强调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鼓励校企合作,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九”业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响应政策,于2024年7月1日-27日,在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旗下的恒丰热电有限公司开展“青春逐梦行”暑期实践活动,开展为期近1个月的驻厂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图为实践团抵达恒丰热电有限公司。通讯员 杨翌 摄
安全培训,走进就业第一课 7月1日,实践团抵达恒丰热电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5天的安全培训。学习了防火、防触电、防有毒气体、防机械伤害等多个方面的安全理论知识以及紧急救援措施,包括心肺复苏与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灭火器与消防水带使用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大家能够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实践团成员跟随企业内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更是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实践团成员们都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四不伤害”理论牢记于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加紧急救援培训。通讯员 杨翌 摄
工艺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烟气净化之旅:探索高效节能的奥秘 7月8日-7月12日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了恒丰热电公司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硝、脱硫工艺。除尘采用布袋除尘与湿式电除尘,脱硝采用SCR、SNCR工艺,脱硫采用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从工艺参数到运营管理,再到实际运行难题与攻克,团队成员与企业生产人员积极交流,了解工况下如何降低氮氧化物产生,如何改善燃烧参数以做到高效节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恒丰热电脱硝工艺。通讯员 杨翌 摄
废水净化之路:从源头到终端的环保实践 7月15日-7月19日,实践团成员在恒丰热电公司深入学习了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通过与生产人员的交流和实地参观,成员们详细了解了废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中和、重金属沉淀、絮凝反应、软化沉淀、调节池处理、多介质过滤、TUF软化、NF装置、DTRO系统浓缩以及三效蒸发器浓缩等,成员们对不同的工艺步骤以及重难点问题有了深刻思考。其中,成员熊浩杨表示:“我认为在利用DTRO系统浓缩高盐废水,监控并调整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过程中,重难点在于控制浓缩过程中的结垢和膜污染问题,将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日常维护更好地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图为实践团成员现场学习恒丰热电DTRO系统。通讯员 杨翌 摄
专题实践,培养实际执行力 7月22日-7月26日,实践团完成了恒丰热电厂周边地表水评价专题实践任务,在学院和企业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设计了详细的实践方案,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形成了具体的实践计划。在排水口附近取得水样,并实地检测水温和pH值,依托企业实验室,成员们对水样进行了氨氮、总氮、总磷和电导率等指标的检测,并且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标准进行分析。
根据实测数据分析,PH值在7至8之间,属于中性偏碱性,适合大多数水生生物生存;氨氮(NH
3-N)和总氮(TN)的浓度分别为≤1.4和≤1.5,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总磷(TP)浓度为≤0.1,符合Ⅱ类标准。电导率较高,可能表明水体中含有较多盐类,但需进一步分析是否对水质造成影响。
随着取样点与排水口的距离增加,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总氮和氨氮的浓度逐渐衰减,达到正常水质要求;pH从弱酸性恢复到弱碱性,温度和电导率均恢复至正常值。综合质量评价表明,该河流断面水质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整体情况良好。
图为实践团成员取水过程。通讯员 杨翌 摄
实践结业,硕果累累满载归 实践团成员对京博N1N平台、恒丰热电公司、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悉心指导,使成员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成长。
此次社会实践结束时,实践团成员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京博集团-恒丰热电公司颁发的结业证书。企业导师对实践团成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实践能力强,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次实践,成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深刻体会到环保工作的责任与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汇报实践感受。通讯员 杨翌 摄
通讯员:付亮、孙艳辉、杨思彤、熊浩杨、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