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探寻飞地抱团赋能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团队——“数字共富•浙里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乡村振兴的“模范生”,平湖市是“飞地抱团”发展模式的首创者。今年是平湖市连续实施“飞地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的第十八年,平湖依托此模式,走出了一条造血帮扶的强村富民路,奏响了一曲“山海”共富的幸福歌。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对话干部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数字共富•浙里启航”实践团成员从数字产业发展、飞地模式升级、未来乡村建设等多个角度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地平湖以及平湖在探索共富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沈家弄村合照。 叶文怡 摄
技术赋能,数字经济搭快车 “数字技术助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壮大,是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力量。”为深入了解平湖市数字经济业态、产业研发孵化和资源人才储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实践团成员赴平湖智创园进行参观与调研。
平湖智创园项目是由全市36个村和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1.4亿元,占地125.3亩,是2017年度全省投资规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功能定位最强的“飞地抱团”项目。园区集城市客厅、周示交易、创业研发、孵化加速、智能制造、商业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装备等项目,为高科技人才项目提供平台。在探索数字共富的道路上,平湖智创园积极响应“提低”“扩中”的行动方案,鼓励低收入家庭投资,实行固定比例分红,让低收入家庭也能搭上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介绍平湖智创园的发展概况。陆振浩 摄
勇立潮头,抱团发展开先河 一直以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但同时也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2005年,平湖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村集体经常性收入不足15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2006年平湖市放眼全局,以高瞻远瞩的目光,首次推行“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并在此后不断升级,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独具平湖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富路。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平湖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探索其从“债务村”到平湖首个“千万元”村的致富秘诀。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成员在水村上善馆内见证了“飞地抱团”从1.0版本到6.0版本的跃升,从1.0村域自建到6.0帮扶共富,每一次跨越都意义深重,不仅在谱写乡村共同富裕的画卷上刻下了深刻的时间痕迹,也给未来乡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共富经验。
在与村支书的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到了沈家弄村的发展历史脉络、“飞地抱团”的运作机理以及坎坷的致富之路。正是党建引领下的“穷则思变”,沈家弄村才选择抓住时代红利,勇于开拓创新,握指以成拳,抱团谋发展。
图为沈家弄村村支书为实践团介绍沈家弄村的发展历史。万蕾 摄
产业致富,村强民富续新篇 一方水土如何育一方人?一方产业如何带富一方百姓?7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穿行在平湖北庄浜三家村景区,深入实地去感受这座美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探秘当地村强民富的“法宝”。北庄浜和沈家弄村作为“合作搭子”,不仅共同参与“飞地抱团”项目规划,还共同打造了一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在政府政策推动下,钟埭村发展多元美丽经济,包括农家乐、垂钓、亲子研学、非遗传承等,为村民创造增收新机遇。
村民在景区经济的带动下,找到了多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全方面的就业岗位,此外,土地租赁、集中经营也为村民提供了收入来源。团队成员穿梭在田野间,行走在果园中,在一草一木中感受清风拂面,坐看行云流水,来了一场野味十足、酣畅淋漓的田园行。
未来,三家村景区仍将立足民俗文化发展与传承,加快民俗文化村落建设、开发旅游观光新业态,将三家村从一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成实打实的美丽经济富裕村。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三家村景区。王洋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飞地抱团”为平湖铺就了一条腾飞路,平湖发展一直在路上。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了解了平湖的抱团致富之路以及乡村振兴在基层实地的具体表现。团队成员均表示,要以此调研为契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