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潮绣之根,赓续历史文脉
潮绣与广州刺绣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托地垫高,装饰性强,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他绣法,是潮州文化中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孙庆先大师一直以来都以极其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对待潮绣。当谈到为何要传承潮绣这一非遗时,孙庆先老先生的儿子向我们讲到:“因为这不仅是对潮绣的热爱,更是对一份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样的责任让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推动潮绣的传承发展。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时代潮流为方向,以高超技法为根本,是孙天诚先生对潮绣传承的关键心得。“现在的人都是通过巴掌大的窗户看世界,传承的方式需要网络的加入。”传承人孙天诚先生表示,“如果潮绣的科普宣传都是干巴巴地像念说明书一样,那也很少会有人愿意停下来深入了解。”因此,孙天诚先生在各个短视频平台进行投稿宣传,使传统手工艺更加贴近生活,让非遗焕发出崭新而持久的生命力。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在“云端”得到拓展,制作过程从“幕后”被搬到“台前”,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非遗需要先被看见,才能谈其深厚的内涵。要让非遗与时俱进,不被遗忘,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创新传承手段,探索发展路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非遗传承人孙天诚先生在继承父亲孙庆先高超手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的寓意创作潮绣作品,守正创新,以大胆的创作意头抢占年轻人的市场。孙天诚先生表示:“只有跟上时代的审美,才能持续占据潮绣市场的一席之地。如果作品样式得不到市场的青睐,再细密的针脚也无济于事。”
十几年前,孙庆先大师正是凭借“金龙鱼”形象的潮绣作品打开了市场,在传统大家都在绣龙凤的时代,金龙鱼就这样跃出平静的水面,带来一片天地。2022年,本着不希望潮绣只能被玻璃框住的想法,孙庆先父子不断创新,创作了《千祥百福》潮绣作品。该作品像盆栽一样,由海浪托举金龙鱼。金龙鱼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吉祥、富贵和长寿,因此这幅作品取名《千祥百福》。该作品因独特的造型和富有新意的展现形式,斩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百鹤新锐奖,是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
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非遗传承人秉承工匠精神,全力打造潮绣精品作品,让潮绣成为手工名片。孙天诚先生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手稿,他说:“还是习惯用纸笔绘图,但也要多感受科技的力量” 孙天诚先生利用现代科技,将画稿通过PS、C4D等软件绘制出来,使作品效果能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一步促进潮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