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小分队--“乡约”暑期教育实践团来到了充斥着“百千万工程”先进村居的从化区良口镇,希望通过走访群众,访谈基层干部。深入挖掘有关“乡村撤点并校”以及“青年兵支书振兴乡村”两大“乡村振兴”主题的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促进青年兵支书助推“百千万工程”打好坚实的研究基础。
2024年7月15日清晨,伴随初升的太阳,在良口镇团委干事陈丽纯推荐下,我们来到了良口镇黄竹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接我们的是社区李栩立主任,主任与成员们刚坐下,便迎来刚结束供水设备巡查的95后温业成兵书记,同时也是良口镇11个兵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与温书记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良口镇的供水设备的来源不是市政用水,而是山泉水,所以在以社区治理、民生服务为主的黄竹塱社区,作为“兵支书”的温业成总会非常及时地带人查看社区供水设备,以免在遭受大暴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造成供水设备堵塞,进而导致水管断裂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实我们也根据情况也会定时地去巡查使用水池,它的供水情况如何,水位有情况,大概能估计到水够不够用。如果说水池都没有什么水,肯定接下来就是停水了,所以一旦发现这个问题就及时去介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到底是水源头不够,还是水管断了,还是水管堵塞了,就是查找这些问题。”温书记的这般详细讲述也恰恰成了我们解开调研头绪的关键线索--各村各社区中,同为“兵支书”,却有着不同工作重点,担负不同基层使命。

图 1“乡约”暑期实践团与温书记访谈现场(来源:调研小组成员拍摄)
在小组成员的访谈问题中,温业成先向我们介绍了成为“青年兵支书”的基本条件,后来在讨论到“青年兵支书与老兵支书的各自优势时”,温书记说到:有一些比如像我这种,年轻兵书记,可能社会经验没有老的丰富是吧?老一辈有成熟经验的老兵支书可能他的创新意识不够,没有我们这些新人的强。所以并没有具体的,没有一定谁有绝对优势”。而这一点在后期我们对老兵支书的成功经验的采访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否可以促进邻村之间的青年兵支书与老兵支书之间的基层工作合作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构建“兵支书共同体”,共筑美丽乡村。
在谈论到后期我们要采访更多兵支书时,温业成书记向我们提起了良口镇“致富能力”一把手的长流村“老兵支书“张锐初书记,而通过对他的介绍以及长流村与黄竹塱社区的基本情况对比,我们也更深刻地了解到,原来并不是每个村落都能够依靠“集体经济”实现村落中的发家致富,黄竹塱社区的基层任务在温书记的工作重点详解中,是以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为主,如解决当地的地质灾害问题,调解当地居民在土地等方面的纠纷等。同时,在进一步的事件了解中,温书记对于社区内大小事宜几乎都亲力亲为,面对居民诉求,都会挨家挨户走访,将矛盾调解到可控范围内,避免村民事件的升级,这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温书记有责任担当的干练,也有心系百姓的细致。

图 2黄竹塱社区办公室一角(来源:调研小组成员拍摄)
不忘为民初心,永葆军人本色。在青年兵支书温业成书记身上,不改的是军人干练果断的本色,同时也有为乡为民事无巨细的柔情。用心、用情、用力,将为民办事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充分提升黄竹塱社区党委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居民生活细水长流,宁静安好。(通讯员 李晓磊,江瑶,周春妙,张绮琪)

图 3黄竹塱社区内村落美丽一角(来源:调研小组成员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