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农学子三下乡:探霍山石斛绿径,承大别烽火红魂

发布时间:2024-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化对基层社会的理解,并鼓励年轻一代利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贡献于社会,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15名成员组成的实践团于7月15日至19日在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旨在培养青年对社会职责的意识和承担精神。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商铺、历史广场和文化旧址进行调研,通过地方特色产业调查、红色和历史场馆参观、乡村基层情况研究以及校友回访等一系列活动,全面了解农业一线工作的成就与挑战。
走进黄芽石斛市场,探访霍山“金”色名片
霍山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药材资源而闻名,孕育了黄芽茶和石斛这两大特色产业。黄芽茶和石斛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成为霍山人民引以为傲的“绿色银行”。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来到霍山黄芽茶市,对当地特色产业黄芽和石斛进行调研。
在采访过程中,茶农热情地捧出了所种的优质茶叶,并邀请实践团成员们亲自体验这些茶叶独具特色的清香和风味。同时,他们还分享了如何通过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以及嗅闻其香气来鉴别茶叶的品质高低,强调了气候和土壤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此外,她还介绍了茶叶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如杀青、揉捻和干燥等,这些步骤都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品质有着决定性影响。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品鉴黄芽茶叶。李露供图)
在一次深入的访谈中,茶商详细地分享了她对茶叶行业的深刻见解。例如,她指出目前多数茶商采用机械加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在对话过程中,她也不回避自身经营中遇到的挑战,如高存储成本、供应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年轻一代对茶的兴趣减少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社会实践团队也是运用其专业素养,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比如强化品牌建设以提升霍山黄芽与石斛的品牌影响力;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作,共同推进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和茶商交流意见。李露供图)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团队对石斛的栽培、采摘和加工也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与市场内的从业者和消费者进行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石斛的成长环境必须温暖湿润且通风良好,才能保证其健康成长;在收获时,选择适当成熟的茎部对于保持其药用价值至关重要;而在加工阶段,石斛需经过严格的清洗、烘干和切割等步骤,以确保其有效成分得以保留。同时,霍山的茶农和商人的辛勤劳动,不仅铸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篇章,也赋予了茶叶以独特的香气,这种对土地的深情,让团队深刻体验到了当地浓郁的人文情怀。 
踏寻霍山红源,缅怀革命先烈
霍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之一,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霍山地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中心位置,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7月16日,实践团来到了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红源广场参观和致敬,追忆峥嵘岁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纪念墙前学习革命历史。罗欣平供图)
在霍山革命纪念墙前,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霍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霍山人民始终坚定信念,前仆后继,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霍山县的红色历史长河中,有很多革命先烈。他们为霍山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霍山人民的骄傲。在红源广场的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们庄重地向革命烈士致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图为无名烈士墓。牛高礼供图)
位于纪念园显著位置的徐向前元帅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对霍山革命烈士及所有为国捐躯英烈的最高敬意。实践团成员在这里深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感动。无名英雄纪念碑象征着那些未留下姓名却同样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实践团在此肃立默哀,深切地理解这些无名英豪的壮烈牺牲是如今和平繁荣社会的坚实根基。
实地调研基层堡垒治理建设,展现乡村振兴“领头羊”的风采
在7月17日至19日的三天时间里,实践团深入到永康桥村、但家庙村和胡大桥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以永康桥村为调研重点,调查内容涵盖了2020年以来的土地经营状况、粮食生产状况、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电子商务运营情况、农村的生活条件与满意度、村庄治理中的村民参与度以及乡村文明建设的现状,还有村庄的收入状况。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实践团队发现永康村的居民平均年龄集中在56至60岁之间,且大多数村民的子女选择外出寻找工作。然而,近年来,一个积极的趋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致力于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此外,在农业生产方面,永康村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从机械收割到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整个流程无缝衔接,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
“永康桥村的交通情况还算是便利的了,就前面路口过去有一座桥是去年才刚刚修成的呢!我相信这个村的生活条件肯定会越来越好!” 调研过程中一位阿姨对村里交通情况如实评价。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永康桥卫生室进行调研。李露供图)
“现在对村里医生的要求很高啦,‘中医六术’已经是必备技能了,哪还有不懂这些的村医啊!针灸、火罐、推拿、刮痧、针刺以及中药熏洗都是我们要具备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村民。”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永康桥村,与当地卫生室的医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通过这次对话,他们感受到了村庄医疗条件的持续改善,这不仅为村民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得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安康和幸福。
 
扎根永康桥基层前线八余载,厚植“三农”情怀推进乡村振兴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再次踏访了位于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的永康桥村,与村里的党委副书记兼村委委员廖勇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廖勇是安徽农业大学2018届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交谈过程中,他详细回顾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并分享了永康桥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变化、他日常的工作职责,以及给予在校学生的宝贵建议。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廖勇学长面对面交流。吴扬玉供图)
廖勇学长在永康桥村任职期间完成了学校的函授本科任务,谈到这段求学的历程,他回忆到:自己经常白天忙于村委会的各种事物,只能够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学习。廖学长说:他当时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努力学习农业科学文化知识,为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打下坚守坚实的基础”。
自从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永康桥村在廖勇学长的见证下,日复一日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向实践团透露,到了2023年,这个村庄凭借豆腐产业的蓬勃发展,生产总值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他强调,这全赖党的乡村振兴方针的有力推动,使得永康桥村的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廖勇学长还分享了一个宏伟蓝图:村里计划将霍山石斛与豆腐相结合,创新推出石斛豆腐这一独特产品。此外,他们还打算整合全村的豆腐产业资源,成立一家专业的农业经济合作社,目的是将永康桥村的高品质豆腐推广至全国各地。在采访尾声,廖学长提出忠告:现今的大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更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积累宝贵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赴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村委会门前与村干部们合影。李硕供图)
经过这段日子的乡村实践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不仅是完成了一次次简单的任务,更是在乡间泥土中留下了自己青春的痕迹。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这寂静的田野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实践团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农人的真诚与热情,体验了劳作的辛苦与喜悦。通过亲身体验,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学会了更多的同理心和理解力,这些是书本无法提供的珍贵经验。所有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此次深入霍山进行的调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经验,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基层,更全面地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陈静楠 李露 黄习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 精雕细琢拓印童“画”,湖碧天青治愈童“心”——广陵学子走进东海县,情牵留守,守护成长
  •  闽宁两校医科大学联合开展“山海情深,携手共进”社会实践活动
  • 湖北医药学院“党史青年说”暑期社会实践队第一站:党史润童心,实践促成长
  • 青春筑梦,希望永存
  • 青春筑梦,知识飞扬
  • 安徽农业大学知行学社暑期社会实践——探寻霍山红色记忆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